伯南克堅捧量寬 恐終嘗苦果

一天前,市場仍預測美國年底加息、年中再無量化寬鬆(QE)的QE3、甚至QE2要腰斬或縮減規模,但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出席國會聽證會繼續用失業率和通脹率做「擋箭牌」,力挺量化寬鬆政策。當然,伯南克未上任前已是寬鬆貨幣政策擁護者,現時身體力行貫徹始終,全球經濟亦要陪他賭一鋪。

作為聯儲局主席,這位金融舵手須曉看風使舵,見經濟萎縮時要放水,見經濟過度擴張時要收水,收放之間需拿捏準確。利率期貨一面倒預測美國年底加息並非無因,近期美國經濟數據不斷有驚喜,失業率兩個月內由百分之九點七降至百分之九,企業業績、消費信心、製造業指數、經濟增長統統高於預期,甚至樓市亦見復甦苗頭,資金紛紛回流美國股市,市場現時擔心的是「過熱」,儘管伯南克誇下海口稱十五分鐘內便可啟動加息,其態度難免使人質疑取巧。

無論是支持或反對QE2,最好是拿出實據來。伯南克堅執其陳詞舊調,指勞工市場改善速度緩慢,失業率要數年時間才能回復正常水平,通脹率亦維持百分之一的低水平。我們沒有水晶球,誰人預測準確要留待時間證明,可是聯儲局買債的目的顯然未見預期效果,我們看到的是美國長債孳息一路攀升,商品價格一路走高,尤其是農產品價格飆升,使第三世界國家民不聊生。

自QE2實施後,美國經濟數據迅速從谷底反彈,惟不排除乃「行運醫生醫病尾」,短短兩、三個月,投入兩、三千億美元即可藥到病除,即使「特效藥」果真管用,其產生的副作用已將新興市場通脹推向水深火熱,最後美國亦難免自嘗苦果。

聯儲局所盯住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並不涵蓋食品及能源價格,其通脹目標百分之二並非遙不可及,通脹之威脅不比通縮之風險為低,現在是通脹提高百分之一的機會較大,還是下滑百分之一淪為通縮的機會較大?美國的經濟增長已升至百分之三點二,駛入了快速公路,通脹這頭難以馴服的猛獸,其他國家多次加息仍感無能為力,伯南克是否認為按下加息掣,就輕易擊退通脹?

如果只看眼前的通脹率,聯儲局可以樂得寬鬆,但後知後覺地放棄了及時、有效地防範通脹未然的機會,臨急才匆忙退市或為時已晚。當然,伯南克作為決策者不敢隨便煞車,否則落得搖擺不定的罪名,QE2好歹也堅持至年中,仍有四個月時間邊走邊看,到時視情況再作定奪。不過,當美國十年期債息撲至四厘以上的時候,引發企業要付出高融資成本,復甦的好夢添上陰霾。

伯南克自以為是地輕視通脹,所以形容中國加息對抗通脹「令人驚訝」,只是要求中國讓人民幣升值,稱對中美兩國都有好處。這種唯我是用的態度明顯無視他國的現實,豈是有影響力決策者的理性?市場對他的言論顯然失望。伯南克如何做好金融舵手,貨幣政策應收則收、應放則放,一改其無視全球性利益,坐直升機撒銀紙的做法,仍是市場一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