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又議買金 吸納佳期去難返

身兼人行貨幣政策委員的內地學者夏斌表示,中國應逐步增加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金屬儲備,理由是持有黃金可提高中國的清償能力,有助人民幣國際地位確立。這樣的表白了無新意,三、五年前這麼說,會是令人茅塞頓開的深明之見,金融危機發生後如此敦促中國當局,仍不失一番見地,今時今日扯這話題,恰好傾盆大雨來了,有人說傘是有用的。不過是常人通識的道理,用得着大牌學者提點嗎?

學者這麼說,是否意味着在官員層面上,仍有太多人硬是抱住氾濫的美元難捨,不作增持貴金屬的綢繆?若然,那就實在可悲。從金融危機發生後,面對中國外儲不適當的過多,開始就外儲多元化話題熱議,買石油、買貴金屬的提議就已經不絕於耳。事實上,當局亦有所行動,但推進欠缺篤信與進取,以致舉步猶豫,因此而讓商機溜走。到通脹形成極大威脅時,價格漲得比人預期快許多,增持更變得舉步維艱。

黃金自○七年以來價格已倍漲,然而其動力依然未減。民間智慧的經典結語是:亂世買黃金。實際上,民間的拿捏及投資比當局及時和決斷,已是不爭的事實。黃金買不買,不過基於對世道是否「亂」的判斷,簡單而直接了當。內地當局滿手數據,判斷拿捏失策就咎在官員,導致屢屢失機?金融風險揮不去,經濟變數政治脆弱,說是亂世當無疑問。

世界經濟環境呈現前所少見的混亂,不但歐元債務危機未解決,新興經濟體的通脹威脅,日漸構成乾柴烈火的燎原之勢,發達經濟體卻仍在延續其量化寬鬆,意圖製造通脹以抗衡通縮。全球各國存在以低幣值去刺激經濟復甦的心境,抵銷着以果斷的政策走出貨幣陷阱的決心。情況讓人對擊退通脹不抱樂觀,因而金價每一次回調,都成為挺進高位的整固。

夏斌的提點,是否意味在金價大幅飛升之下,仍敦促要入市購買?他主張當局「根據行情逢低吸納」。問題是,黃金在高處未算高的大趨勢中,逢低吸納哪裏算是「低」?上世紀英國沽出四百噸黃金,後金融危機時期國基會批售黃金,這些良機抓得住就揀着便宜,抓不住已是一去不返。目前金價距經通脹調整後的歷史高位──一九八○年的二千二百八十七美元,還是有大段距離。所謂逢低吸納,考驗的仍是判斷力及行動力。

低吸佳期已去,中國要購買黃金等貴金屬儲備,「低吸」也只不過是逢調整的見機行事,並無絕對的抵買可言。更嚴峻的是,一方面內地要與各國央行奪食爭購,今年印度仍會是大買家,南韓等亞洲國家也欲爭購;另一方面要與民間商家、私人爭購,無論是內地或海外,民間棄現金買實金保值,這樣的投資意識已愈來愈強,形成了強大的持續購買力。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民間保值還有買磚頭(房產)的選擇,現時在房產投資遭到調控重手打壓下,資金極有可能被迫湧入買金洪流。在購買力重重疊疊,金價延續極為看漲走勢時,根本無「低吸」可言,凸顯當局與以往買金佳期失諸交臂的代價何等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