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主要報道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訪美之行,以及中國經濟及通脹數據,導致商品市場出現兩極化的現象。投資者寄望中美關係改善,中國將向美國採購更多的農產品,用作填補儲備以及增加內地供應抑壓國內物價,帶動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揚,而中國高於預期的增長及通脹數據,同時也引發投資市場擔心人民銀行即將收緊貨幣政策,導致周期性商品價格出現回吐。
最新消息指出,隨行訪美的中國大豆採購團,於上周五簽訂向美國購入845萬噸大豆合約,連同早前承諾購買的數目,總採購量為1,156萬噸,總值66.8億美元,創下最大單一採購規模。雖然採購團購買大豆是意料之內,但這麼龐大的數目,即使可能帶點政治色彩,但也實在反映中國本身對進口農產品有強大需求。
根據預測,中國於一○/一一的銷售年度,將合共進口5,700萬噸大豆,當中2,400萬噸來自美國。分析員因此預期,隨着中美關係改善再加上美元貶值,中國向美國購買的農產品數目也會增加,對農產品價格也帶來支持作用。另一方面,中國向澳洲購買小麥,也反映中國對進口農產品的需求有增無減,也有不少分析員寄望中國可能進口更多玉米,以增加內地供應,因此近期農產品價格除了受惠於南美天氣欠佳所支持外,中國需求因素也不斷支持價格向上。就以小麥價格為例,過去一周便上升6.6%,三月期貨合約更有突破橫行區向上的趨勢,再加上中國天氣狀況欠佳,可能導致產量減少1,100萬噸至1.03億噸,投資者可多加留意。
同時間,玉米價格的表現也非常不錯,雖然投資者擔心中國進口餵飼用小麥將降低對玉米的需求,但有分析機構預期未來一年美國玉米種植面積為9,090.3萬英畝,低於分析員預期,再加上美國環保局批准乙醇汽油使用於年份較舊的汽車,相信也會對價格帶來支持。短線來說,630美仙的支持力度不俗,相信未來將繼續攀升。
相對而言,周期性商品價格在中國可能加息的陰影下表現較差,原油價格一度跌至89美元,而倫敦期銅價格也跌至9,300美元重要支持位。然而,筆者認為人行在調升存款準備金率時,投資市場應早已預計將於春節前加息,因此於中國公布經濟數據後進行回吐,只是一個藉口而已。事實上,倫敦期銅上周曾再創紀錄高位,但於高位面對不少沽壓,相信未來數星期會出現橫行整固積聚購買力,波幅區間介乎9,300至9,750美元。
亞達盟環球期貨副總裁 潘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