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投行的存在價值

近日上班,車一出西區隧道,交通便較之前有異,明顯較十一月之時暢順。引用行內叔父輩的思維,相信中環的大戶們已開始提早休聖誕假去了。難怪恒生指數近日有「好的升不了,壞的也跌不了」的走勢,成交也回落至700億元左右的水平。

閒來翻雜誌,看到《紐約客》又有一篇題為《誰需要華爾街?》的文章,望題知義,想必又是炮轟投資銀行界貪婪無恥。自問雖不能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但為免淪為自己都不恥成為的金錢奴隸獸,筆者亦會久不久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登時又看一下文章是否有新意。

看完之後,文章立題特別之處,不是再單單痛罵投資銀行界有多貪、多無恥,而是直截了當地認為投資銀行根本對經濟和社會都無直接功能。這個說法,對以超級專業人士自居的投資銀行界,可謂毫不留情的批評。

行業平均收入較高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字,籠統被界定為金融從業員的人數,由八十年代初的500萬人左右,增長至近期的750萬人左右。但以經營溢利而言,所有金融公司所佔的份額,卻由25年前的七分之一,急增至四分之一(在○六年的高峰期更達三分之一)。

其實,由二次大戰末至八十年代,同年紀同學歷的金融從業員的收入,與其他行業水平相若。但以○六年水平計算,金融業平均水平卻較其他行業高60%(香港亦有類似情況)。若以金融業最高收入的一環亦即投資銀行來做比較,數字更以幾何級數上升。以去年為例,正當美國大部分行業面對凍薪(假若沒有失業的話)情況之時,高盛、大摩和摩根大通的投行員工收入平均增長27%至年收入34萬美元。有說在高盛,獲得分配100萬美元年終花紅以上的員工最少有1,000人。

投資銀行業的富貴故事我們都聽得多了,問題是它是否真的為社會或經濟帶來實際作用。大摩主席約翰‧麥克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他以在○○年爆破的科技互聯網投資為例,認為假若沒有天使投資者,又或者風險投資基金這些投資銀行業的分支,像蘋果公司、微軟、思科、亞馬遜這些八十年代崛起的科網巨擘,根本就不會存在。

這些公司所創造的大量高薪就業機會和巨大知識產權就毫無衍生機會。這種資本形式的作用,就是華爾街和投資銀行的最基本存在價值。正如高盛首席執行官伯蘭費恩所言,投資銀行根本是在行神迹。

部分炒賣佔比重大

文章不以為然,今年頭9個月只有33家美國公司進行新股發行,募得資金亦只有區區50多億美元。反而與資本募集毫無關係的自身坐盤炒賣業務才是最重要。以大摩為例,各適其適的投資工具炒賣業務佔了其收入36%,以純利而言百分比更高,正式的投資銀行顧問業務只佔收入的15%。炒房出名厲害的高盛,今年七至九月間,炒賣收益更佔63%的高水平。難怪今年初,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出席「金融危機聽證會」時也承認,不是所有金融創新都是好事,很多是投行想出來佔人家便宜的藉口。

投行予人負面印象

英國金融管理局主席阿迪亞‧端納勳爵更認為,投資銀行家跟山賊或公路收費站員工無異,即使明日全部退休也不會對社會構成負面影響。

要筆者把自己投身半輩子的行業說得一無是處是沒有可能的,但作為三省吾身的機會亦屬不錯。反而,對一些投資者來說,把自己子女訓練成一個投行從業員做個小山寨王,收一下買路錢又是否一個更划算的投資?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