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內地引導游資宜疏忌堵

最近在廣州舉行的亞運會,對大多數國人而言,對之關注遠不可與兩年前的北京奧運和二十年前的北京亞運相比。廣州亞運會更像廣州的一個盛大地方節日。那麼,這段時間以來,全國性最受關注的事件為何?漲價、通脹!

內地本輪通脹成為現象可謂頗具文學性。年初,承接去年升勢,大蒜成為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先鋒,被內地網民戲稱「蒜你狠」。豈料,綠豆價格又大幅上漲,達十多元人民幣一斤,儼然一副內地貴族食品模樣,有人感嘆是「豆你玩」。其後,輪番上漲的白糖、蘋果又被人們稱作「唐高宗」、「蘋甚麼」。詼諧的新名詞背後掩藏着升斗小民們的無奈。

消費物價漲幅驚人

如果價格上漲只是上述幾種產品,幾許無奈之後,生活還會如常。然而,內地整體通脹已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上全面體現了出來。十月份,中國消費價格指數上漲4.4%,創下25個月以來的新高。其中,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可謂全面而強烈。

與此同時,工業品方面,汽油、柴油、橡膠、煤炭這些基礎產品均呈較大漲幅;生活品方面,食用油、天然氣、白酒、羽絨服等也在較大幅漲價之列。相當平常的羽絨服現價低於1,000元人民幣一件的已頗難覓。年輕人喜食的公仔麵,價格雖多未漲,分量卻明顯減少。

去年樓價大幅上漲之時,因樓價不計入消費價格指數,通脹在官方統計的字面上保持低水平。為此,民間還有聲音對政府這樣的統計法不滿。現在,以農產品為代表的消費品價格全面上漲,無疑使得通脹,至少是其萌芽,已無可遁形。中央政府必須正視這一問題。

內地政府對通脹已迅速採取對應措施。首先,在新聞輿論層面,對於物價上漲,政府明確知曉無可隱瞞,故幾無隱瞞。在各類新聞中,關於物價的消息充斥其中,只不過重點是宣揚平抑物價已見成果。其次,加息這樣的貨幣手段已被採用。十月十九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在33個月後首次宣布加息0.25個百分點。現在,在存款準備金率已相當高的情況下,市場對於年內內地二次加息還有強烈預期。

政府全面壓抑通脹

當然,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主要地方政府,最熟悉的調控手段仍是行政干預。十一月二十日,《國務院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發布,提出穩定物價水平的16項措施,其中既有「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穩定農副產品供應」這樣的長遠措施,也有「發放價格臨時補貼」這樣的權宜措施,還有「切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這樣的問責措施。財政部、商務部、農業部、鐵道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糧食局等也因應國務院的部署,提出各自配套措施。各大城市同時行動,例如,北京、廣州均向低收入者發放臨時補貼,上海市發改委更一口氣推七大措施穩定物價。

在從中央到地方的各項措施中,國家發改委的四項措施頗值得研究。根本措施是「發展生產」,與之相應的是「保障供應」。這些當然正確,關鍵是如何落實。第三項「對低收入群體進行補貼」亦無爭議。最後一項則為「嚴格控制游資進入實體經濟」。對此,筆者以為,病症找到,但治療宜「疏」不宜「堵」。

內地流動性氾濫已非一個源頭造成。開閘方面,美國在「量化寬鬆」,中國亦以寬鬆貨幣對抗之;內地中小企業生產面臨諸多困難,資金撤出。流向方面,行政打壓樓市、加息壓迫股市,那麼,巨量資金何去何從呢?以中國政府的行政動員能力,單單打壓農產品價格,必有收穫。但這邊堵,另一邊總要出。如何將巨量資金合理配置到生產流域,才是中央政府真正面臨的難題。解決了這一難題,方可正抑價之本,清抗脹之源。

國際金融法博士 嚴嘉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