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內地改增長模式防起泡

早在聯邦儲備局於十一月初宣布推行第二輪量化寬鬆(QE2)之前,中國人民銀行(人行)在十月份已將存貸利率提高0.25個百分點,在聯儲局正式公布QE2的金額及詳情後,人行連續兩次將存款準備金率提升0.5個百分點。不少論者認為,人行的連串舉動,是為了防範美國QE2帶來的大量流動資金(高達6,000億美元),流向亞太區及中國境內所帶來的資產泡沫。這種看法可算是一個相當合理的評述,但就算聯儲局並未推行任何量化寬鬆措施,中央政府亦希望透過人行收緊現行的貨幣政策。

食品價格在過往數月大幅提升至中央關注的水平。物價高漲除了是供需的問題外,內地自二○○八年推出的四萬億刺激經濟方案,擔當了頗為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為了完成上級政府下達的指標,紛紛成立地方投資公司,向銀行貸款再注入地方的各項投資及基建項目,由於地方投資公司與地方政府關係緊密,一般情況下不難取得貸款。

重質量 避「政績工程」

寬鬆的貨幣政策令廣義貨幣(M2)增長在○九年高達29%,遠超原先預期的17%,就是至一○年大幅回落,M2的增長幅度依然停留在20%的高水平。利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不僅在○八年金融危機後發生。正如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周其仁最近指出,在過往三十年的經濟增長,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由一九七八年的3,645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九年的33.54萬億元,增幅達92倍,但M2的增長更由一九七八年的859.45億元飛升至60.92萬億元,達705倍。在長期貨幣增長遠超GDP增長的情況下,物價與資產價格暴升,絕對不足為奇。

降M2增長率 睇齊GDP

在這種依靠寬鬆貨幣政策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加上QE2的衝擊,中央不得不連番收緊信貸,防範一旦泡沫爆破影響整體經濟。寬鬆貨幣的增長模式,已成為內地長遠經濟發展的一個結構性問題,要根治問題不能單靠一兩次的利率提升或是價格管制,而是要根本改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側重「量的增長」改為「質的增長」,避免地方政府為求達標,不斷製造重複而低效的「政績工程」。

中央亦應長遠把M2的增長率,逐步調低至與GDP的增幅相若,定下較低的增長目標;有傳中央打算把「十二五規劃」的增長目標,稍微推至8%至9%,M2增長則定在15%至16%。假若落實的話,可算是踏上正途的第一步。

公開大學經濟學課程主任 鄺志良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