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投資有兩大類策略,即方向策略及波幅策略。方向策略較為簡單易明,預期大市或個股升便買入認購長倉或沽出認沽短倉,跌便買入認沽長倉或沽出認購短倉,和股票的投資類似。至於波幅策略,是預期波幅上揚時買入波幅,預期波幅收窄時沽出波幅。
由柏舒期權定價模式所見,影響期權金的因素有六個,即指數或股價變化、行使價、波幅、期限、利率及息率。其中最影響期權價格的,首推指數或股價,其次便是波幅。指數或股價變化,長線多以基本因素分析,短線則以技術分析如動力指標、走勢型態、量度升跌幅、大市氣氛、資金流向甚至市場消息等。
至於波幅,其實是反映波動的數據,即風險,波幅愈大,風險愈大。常用波幅有兩種,即歷史波幅及引伸波幅。歷史波幅是在過去某一段時間,計算相關資產價格的「對數回報率的標準差」,是一種基於歷史數據而具追溯性的分析輔助工具。它計算了相關資產在過去一段時間變化,顯示了相關資產在過去的走勢。
鑑於歷史波幅採用歷史數據來計算,所以計算前,先要決定以哪個時段的數據作為運算基礎,通常投資界慣用年度作表示,即歷史波幅通常就是「對數回報率的年度標準差」。
不過,歷史數據未必能反映投資者的風險取向及對後市的看法,利用一些期權的定價模式,可以計算現時投資者所認可的市場風險,即引伸波幅。以上一次成交的引伸波幅,可用作下一次成交的參考,從而為期權或認股權證定價。
日常交易中,投資者會自行估計風險,而定出認為合適的期權金以買賣股票期權,由於相同行使價的認購及認沽期權之間的價格,受到認沽─認購期權等價理論(put-call parity)所限,而不同行使價之間的期權價格互有關連,不斷的成交過程中,可以數學模式定出波幅和期權金價格的關係來。引伸波幅是市場對指數或股票期權有效期間預期波幅的共識,因此,有別於以過去數據計算得出的歷史波幅。
期權買賣價格不但取決於理論價格,還有市場上供求的定律。在交易所、數據供應商或報章上找到的引伸波幅,是基於買賣價格計算所得,因此,引伸波幅亦會吸引投資者注意,甚至從而引致供需變化。
簡單的波幅策略,通常是預期波幅上揚時,買入馬鞍長倉或勒束長倉,待波幅到頂時平倉,由於有時間值損耗,通常會採用較長時間到期的期權系列。
當預期波幅下跌時,開出馬鞍短倉或勒束短倉,待波幅到底時平倉,甚至直待結算自行平倉。短倉策略不須留意時間值損耗對組合的影響,但指數或股價超出行使價太多時,會有機會造成大幅虧損,所以很多時會配合期指中性對沖,又或期指期權動態對沖策略,以控制風險。
香港財經資訊及教育研究部主管 潘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