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努力讀書才能成功,問題是怎樣才算努力?公開考試取得好幾個「A」、以一級榮譽畢業就等於成功?努力讀書成為社會衡量成功的唯一途徑,但渣打銀行東半球研究總監及亞洲區總經濟師關家明對此並不苟同,他自言中學成績不好,讀大學時亦經常走堂,他相信真正的知識並非出自書本,而是身邊的人和事。
七八年畢業於中大崇基學院經濟系的關家明,說到其選讀經濟科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成績不夠好。那個年代,商科並未受到重視,在衡量過文科及理科並非自己的專長後,他只好向經濟方面發展。「我不是唸書的材料,在數年的大學生涯內,走堂次數超過一半,所學到的知識亦寥寥可數。書是死的,人是生的,雖然後來也曾一度後悔未有用功,但思前想後,發覺書本只能教你最基本的理論,很多知識還是要靠經歷及發掘才能獲得;特別是對有興趣的事,你更應該花時間去鑽研,才可以看到比別人更多。而且大學生活太精彩了,不要被未來局限了自己。」
書本、互聯網都是盛載着豐富知識的寶庫,但關家明卻認為,求知識並不需走到地球另一面,它其實就在你的身邊。大學畢業後,他曾出任財經記者,雖然讀大學時唸經濟,但他發現很多工作上的知識在書本亦沒提及,如分析年報等,他才明白讀大學並不能為你預備所有,反而是鍛煉你發掘及處理問題。「當時寫文章水準仍然很低,才驚覺學得不夠,只好邊做邊學。身邊很多人的意見也很寶貴,只要多聆聽,然後消化、加工,就可成為自己的一套見解。」
關家明並沒有在媒體界逗留太久,為了保持競爭力,他決定參與大學研究,過程中接觸不少碩士課程的學習,卻再一次發現自己並不是適合唸書的人。「那一刻開始發現自己智慧不及別人,倒不如向與別不同的範疇發展,後來我出任了China Consultant(中國顧問)的工作。七十年代時,內地比較封閉,全世界認識這個地方的人不多,在起跑點上自己起碼沒有比別人輸蝕的地方。當時內地統計方法不被廣泛認同,他們只以實質物品計算價值,而否定服務能創造價值的可能。很多東西都需要從頭學習,但卻深入認識了內地,算是佔有一定的優勢。」
話雖如此,他後來亦繼續進修MBA(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因其課程較為實際,非單純着重理論學習。但關家明真正成為經濟師,還是在數年後獲一位舊同事引薦下,加入美林證券才開始的。他感激美林給他大開眼界的機會,了解不同人做研究的方法,更發現原來奧運選手也可以是個經濟師。經過這段不平凡的經歷後,關家明在九八年加入人稱「避風塘」的金管局工作,「在政府工作安定、有規律,○五年加入渣打時,我就跟人開玩笑道,『打完風』(九七年金融風暴後)才向外闖,應該沒有更大的風暴了吧?誰知道○八年卻來了一場更嚴重的金融海嘯。」
離開了「避風塘」,或許會遇到更多風雨,但關家明並沒有後悔。回想當天應徵加入渣打的趣事,其嘴角仍不自覺泛起微笑。「首輪面試時,考官對我的評語是『不像一個Banker(銀行家)』,可能是因為我對自己的外表不太講究,如西裝的款式等。到了第二輪面試,我找來家中最體面的西裝,但到了倫敦總行後,卻發現大部分人只穿T恤及牛仔褲,真的尷尬萬分,但也發現渣打是一家集傳統與創新於一身的銀行,與自己十分配合。」
作為負責任的經濟師,關家明常提醒自己與客人溝通時,必須要有點智慧,因其職責並非要說服你跟從他的決定,而是要提醒你遺漏了的觀點,讓你能更全面地分析,作出理性的決定。
現職:渣打東半球研究總監及亞洲區總經濟師
履歷:曾任美林證券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金管局高級經濟師
學歷: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畢業,並於英國華威大學修畢工商管理碩士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