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寬爭拗擴大 聯儲兩難加深

美國中期大選後,其國內政治生態出現變化,使聯儲局次輪量化寬鬆(QE2)承受愈來愈大的政治壓力。共和黨國會議員和親黨經濟師聯署致函聯儲局,促請撤銷本月初啟動的QE2,是比較激烈的態度。另一種較迂迴的態度,是將政策注意力引向財政手段,這種態度的隱性含義,既不承受QE2對經濟復甦的作用,也恐防反而引出危機,像歐洲那樣引發債務危機。

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以削減財赤委員會成員身份,敦促華府解決高負債、高財赤問題,否則會引發債務危機。並警告龐大財赤將導致長息飆升,繼而拖垮經濟陷入雙底衰退。格林斯潘以議政的身份,近期同政府展開隔空「口水戰」,先前趁G20召開,他在對中、美各打五十大板的言論中,曾批評美國奉行貨幣貶值政策,立即引起財長蓋特納反擊,現在他再就財政缺失開火。即使當正常爭論看待,也顯見政策意見分歧加深。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推行QE2,論據是因聯儲購買債券,投資者將增加對其他資產的需求,尤其是股票,從而提高股票價格並增加家庭財富和支出。在提出QE2這項政策後,股市的確最先作出反應,漲約一成,但增加家庭財富和支出是有限的。據測算,美國由家庭持有的股票市值約七萬億美元,漲約一成即七千億美元,全都轉為消費,也只相當於GDP的百分之○點二五,對經濟及就業影響很小。

QE2刺激經濟增長藥力極微,對增加銀行流動性的作用亦毫無用處。倒是格林斯潘警告的龐大財赤將導致長息飆升,這種風險出現或加大了。聯儲局上周五開始正式透過QE2買入國庫券,事實上在QE2買債前,債券期貨市場顯示,押注美債下跌的投資者,願意以四月時八倍的成本買入利率掉期,而近期美債價格回落,也意味着通脹預期升溫。

要收到較顯著的刺激經濟增長效果,恐需QE加碼或再推QE3。然而,當前的政治變局、爭拗激化無疑使聯儲局愈發陷於兩難。更不用說,像有聯儲銀行行長呼籲的,不久將來即使失業率依然高企,仍需要加息遏抑通脹,以免重演上世紀七十年代式的高速通脹。聯儲局選擇了備受爭議的量化寬鬆道路,要轉上另一條不同的路又談何容易?

QE2效果不彰,甚至遇上政策兩難,這些都未必超出聯儲局的預期。外間在注意到QE2隨着其政治形勢出現變局時,也不必過分看重其爭拗背後利益分歧。格林斯潘今天力斥美元貶值,背後雖然是聯儲局實行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格林斯潘自己掌聯儲局時就一直推行寬鬆貨幣政策,伯南克很不幸運地站立在寬鬆貨幣政策的盡頭,將其推向極致而已。

QE2在美國自有其制度的、結構的原因,美國的政策制訂者以瘋狂的政策,意欲逃離通縮時,大概自信有能力控制由此引起的通脹。儘管明知會給新興經濟體帶來泡沫及通脹,但那只是另一國度的麻煩。他們忘記了,在全球化環境下,新興經濟體的通脹,也會循美國國內進口的食品、用品等傳導入美國,不過是需要時間而已。QE2以損人利己開始,可能以害人害己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