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內企境外融資捨港其誰

在剛過去的周末,我應邀在內地南京電視台一個名為「2010影響南京金融品牌盛典」的頒獎典禮上,發表以《內地企業境外融資的新思維》為題的演說,我對在座大都是中小企業與銀行業負責人的觀眾說,內地企業境外融資上市,可選擇的海外交易市場不離香港、新加坡,或者紐約、納斯達克、倫敦等,但說到底仍是以本港為最佳選擇,就算正進行的新加坡交易所及澳洲交易所合併真的成事,日後這個號稱成為全球市值第五大、亞洲區內第二大的交易市場是否真的適宜內地企業考慮前往作境外融資上市?或是它能否吸引到內企前往上市?我對他們說,我認為並不一定會是這樣的。

我說:「上市融資只是企業業務發展的其中一個里程碑,但不是一個終點」,企業考慮到境外融資上市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所選擇的市場,在其上市掛牌之後,還能夠給它們提供甚麼價值,理由是企業上市融資,不是第一次募集了一批資金便一勞永逸,進取的企業肯定有再融資的需求,這樣它們選擇融資上市的市場必須資金流通量大,交投活躍,這樣才有較大機會達致上市再融資的目標,在這個原則之下,我的說話其實立竿見影,結論已經呼之欲出。

星交所交投遠遜港

除新加坡外,與本港競爭內企融資上市的市場還有紐約、納斯達克、倫敦等,但星交所仍為本港最大的對手。

在十月底止,在港掛牌的內地大小企業共556家,但在星交所上市的內企其實也不算少,共有153家,緊隨本港之後,難怪星交所合併澳交所的消息一出,立即惹來此舉會增加對港交所(00388)競爭壓力的言論。

然而,莫說在星交所上市的內企股份大部分在當地掛牌之後交投毫不活躍,有些甚至乏人問津,就算是星交所整體日均交投,也僅及本港市場不到20%,因此論到市場活躍程度以及再融資的機會,當然是遠遠不及在本港市場掛牌那麼方便了。

中港文化地理接近

內地企業在新加坡市場交投欠活躍,當然是與當地交投額相對較低,加上企業本身的素質與業績表現有關,但文化及地域上的差異也有莫大關係。

新加坡雖同時採納華語,但始終是以英語為主的國家,文化上跟中國還有一點點差異,再加上當地股民由於地理環境及歷史等因素,對於內地企業認知程度,肯定是遠遠不及在文化背景完全相同的香港股民了。

同樣道理,內企前赴紐約、納斯達克、倫敦等市場融資上市,能夠在上市後有表現而且廣為投資者談論者,除了是跨越疆界性質的網絡營運商百度之外,其他寥寥可數,因此,內地企業於境外融資上市,香港市場還是不二之選,就算日後星交所及澳交所果真完成合併,我看還是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僑豐金融集團行政總裁 許照中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