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自願醫療保險計劃諮詢期已進入第二階段,但對保險不熟悉的市民,至今仍摸不着頭腦。今期《理財Campus》邀請理財顧問為大家剖析自願醫保的細節、與私營醫保的分別,以及從個人財務安排出發,衡量如何決定保費及保額,為將來推行的自願醫保做好準備。
梁:浩邦(香港)董事梁彥穎
陳:保柏醫療保險市場部助理總經理陳慧儀
Q:政府表示會撥款500億元發展自願醫保,首年參與亦有保費折扣,這是否着數?
梁:雖然折扣後的保費的確較一般私營醫保廉宜,但諮詢文件中的保費未計及佣金和購置費用等,而市面上的私營醫保保費一般已將這些費用包括在內,因此自願醫保的實際保費或更高。另政府指若保險商不參與,將考慮自行營運該計劃,若真如此,將增加醫保計劃的行政費。
Q:自願醫保所設的「墊底費」是甚麼?
梁:「墊底費」亦即自願醫保計劃中所指的「免保額」,若選擇個人支付墊底費入院的計劃,或可獲減免保費,相信政府屆時會推出2至3個相關計劃讓投保人選擇。在私營醫保中,一旦投保人患病並向保險公司索償,往後保費或因而被調高,自願醫保雖設墊底費,但保費未必會因索償而被調高。自願醫保中的「共同保險」是防止投保人濫用服務,如首10,000元核准賠償額中,設20%的共同保險,需投保人自己承擔,其後90,000元中則需承擔10%。
Q:若僱主已購買私營醫保,參加自願醫保與否,由僱主還是僱員決定?
梁:視乎該保險由誰付保費,以僱主替僱員付費投保的團體保險為例,僱主可替僱員參加政府的自願醫保計劃。僱員在離職後可自行決定是否繼續投保該計劃,如新公司又有另一保險商,該僱員可選擇轉換保險商,如僱員退休亦可自行決定是否續保。
Q:若首年參加了自願醫保計劃,但日後想重新投保私營保險,可否享有舊有醫保計劃中的保障及保費?
梁:不可以。首先隨着投保人年齡增長,私營醫保的保費未必能維持與原本計劃一樣。另外,因現時很多私營醫保計劃都設有年期,以10年期的儲蓄相連醫療保險為例,投保人需供保費10年,期間保費不會上升,而且投保人可享有醫療保障;10年後,保險中的儲蓄部分將繼續為投保人提供醫療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如投保人參加自願醫保計劃,計劃便因而改變,情況與斷供類似。
Q:自願醫保的長者保費較市場高出70%,長期病患又設一年等候期,長者應否參加這計劃?
梁:對於本身儲蓄較少、已在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人而言,要每年付出萬餘元的保費較困難,因此新計劃對這類人的吸引力較低。相反,如本身財務許可而對醫療需求大的老年人,自願醫保由於不設拒保,可能會較「着數」。
Q:自願醫保承諾會永久續保,這在私營醫保市場中也適用嗎?
陳:市場上有兩類不同計劃,第一類計劃會按索償金額或次數決定是否與投保人續保,或在續保時向個人額外收取附加保費,所以患有惡疾的投保人有可能不獲續保,或要支付較高保費才獲續保;但亦另有一類計劃是提供終生保證續保的保證,而且不會因索償紀錄或投保期間患有嚴重疾病而收取額外保費。
保額大自然保障多,但保費亦會較高,到底個人怎樣權衡輕重?保險界所謂的「雙十指標」可作參考。
「雙十指標」的兩個「十」分別指「10倍」和「10%」。投保人可以每年入息的10倍,作為所需保障額的參考,並以每月收入的10%衡量可負擔整份保費。保險賠償額設定為年收入的10倍,預計可保障家庭在未來10年至15年期間所需的開支;保費預設為每月收入的10%,是由於保險屬於長線投資,一旦購買了保險,就是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事,若保費過高會對家庭經濟構成壓力,而保費佔月入約一成,是大部分家庭的負擔能力之內。
「雙十指標」可作為投保參考,但當然不是「金科玉律」,投保人仍需量力而為,低收入者不宜勉強買足「雙十」,高收入者則可以按能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