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六:香港應就人民幣國際化做些甚麼?
在香港交易所二○一○至二○一二年戰略規劃中,我們認為,不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大中華區核心市場為我們提供的機遇,將不局限於我們所處的區域,而是一個拓展業務至覆蓋全球的機遇。人民幣國際化就是這樣一個源自大中華,可以拓展業務到全球各地的機遇。把握住這個機遇,就能在服務國家的同時,為香港再創輝煌。
在這裏,我想重申一句我年初講過的話,香港要以當初迎接中國改革開放的激情和敏捷,迎接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歷史機遇。
那麼,香港應做些甚麼?我認為,現階段要解決好「信心」和「決心」兩個問題。我們要對香港的核心競爭力有信心,包括法制健全、自由經濟、便利營商等等。我們要相信,外有國家大靠山,內有核心優勢,我們是有強大競爭力的。在經濟順風順水時,大家的信心似乎沒問題,關鍵是在遇到競爭或挫折時,大家依然能維持信心。對自己有信心,我們就不僅不會對上海的發展患得患失,還會發掘出創造雙贏的商機;對自己有信心,就不會擔心內地金融市場的發展會分薄香港的利益。中國的發展與開放永遠是香港最大的福音。這一點在金融領域尤其如此。
我們還要對人民幣國際化有信心。中國是一個快速發展且很不平衡的國家,好似一列邊高速行駛邊升級改造的火車,操控難度之高、問題之複雜超出一般人想像。人民幣國際化是在資本項目仍受管制之下推行的,無先例可援,會遇到挫折和困難。我們要清楚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性,清楚恰恰是由於中國存在內在的不平衡,才決定了人民幣必須要走國際化之路。
或許有人問,你談的都是五年、十年後的事,我是商人,在商言商,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們近期內生意沒有具體價值。我不同意這一觀點。如果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這一國家長遠發展戰略中佔據特殊位置,香港的繁榮與發展就一定會受到國家上下及各方各面的廣泛關注與支持。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反過來也可以說,人若遠慮,必少近憂。我們不僅要有信心去迎接機遇和挑戰,還要下定決心去認認真真做事情,做好相應的準備。須知機會只留給有準備之人。
香港交易所最近向交易所參與者發出通告,要求他們提升各自的後勤系統,以確保所有交易所和結算所參與者未來都能處理人民幣產品的交易、交收和結算。我們也預期未來人民幣產品的交易有些會選擇場外市場(OTC),為此,香港交易所正研究額外增設結算所,專門處理OTC人民幣產品的交易。這一方面會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同時也可以減少產品的交收風險,更重要的是為香港未來在人民幣境外交易與流通中佔據戰略制高點。
面對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機遇,每一個金融業界人士都有必要問一句:我準備好了嗎?
投資金融訊息科技設施,提升市場基建好比修路,必須提前規劃實施,不能等車到門前才修路。這些投資會增加短期的營運成本,但十分必要。準備工作愈充分愈有理由說服中央為人民幣國際化提速,也就愈早帶來實際利益。除了下決心提升硬件外,我們還要有決心升級軟件,即順應新的形勢,調整和改變某些現有的習慣和規則。面對資本市場變化的大勢,我們要適時改變一些長期以來的做法和習慣,以便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客戶。過去中國長期處於資金匱乏狀態,境內企業為了獲得海外上市融資的平台,十分艱難地進行各項改革,以滿足境外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要求。那時,香港市場不須做太大自我改進,因為境內企業為了「符合國際慣例」或與「國際接軌」,必須努力適應我們的做事習慣。
今天,為了讓人民幣和境內投資者更早一天抵達香港,我們也須開始對一些不適應當今發展大趨勢的市場結構或運作習慣,進行必要的改進與改革。目的在於讓我們的市場更貼近我們最大、最主要的客戶。它增強了我們的競爭力,而我們的核心價值不會受到絲毫的損害。人民幣國際化是項極為龐大的系統工程,從醞釀到實現將跨越兩代人,對內關乎國計民生和各行各業,對外將帶來國際金融格局的調整,涉及面之廣,情況之複雜,遠非上述六個問題所能涵蓋。(六之六)
港交所行政總裁 李小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