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徐筆:黑池金融市場的太極陰陽

俗稱「黑池」的私人持有電子交易所股票成交量,近呢一年喺歐洲急增接近4倍(因為基數低),見到投資者開始傾向透過「黑池」進行買賣,以避過監管嘅法眼。

其實「黑池」於一九九○年喺美國起家,是一種為買賣雙方隱身配對大宗股票交易平台,主要由機構投資者參與,運作毋須透明,不會展示買賣盤價及報價人士身份,也不需要向公眾披露已執行交易的詳情。「黑池」交易平台的支持者認為,這種交易模式能減省成本和減低價格波動。從電子金融的角度來講,係對的。

香港其實多間外資行已提供黑池,如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美林等,但活躍程度不同。在港提供港股的黑池交易,與歐美不同,除要取得ATS牌照外,同時又要向港交所(00388)呈報所有交易,並繳付印花稅、港交所交易費及證監會交易徵費等交易費用,都幾煩。

納入監管將失優點

對港股市場來講,這些投行看中香港市場,梗係有其理由。喺擴大港股市場流通量的角度來看,愈多機構在港成立黑池,對香港匯聚大宗交易愈有幫助。在海外市場,監管機構容許黑池在交易所以外獨立存在,變相搶走交易所的生意。

以美國為例,紐約證券交易所只佔總成交額約15%,其他的交易來自電子交易系統,例如納斯達克及黑池等,但在香港和亞洲地區,監管機構要求黑池經營商成為交易所會員,所以大部分的黑池營運商其實似經紀多過另一個交易所。即係「有其神、無其心」,仲大劑。

正所謂「水清無魚」,一個金融世界應該好似太極有陰陽,如果把黑池交易納入監管,便會失去黑池陰性(即隱蔽性高)的優點,對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就大減。港交所的陽性公開交易市場,有高流通量的優點,又唔係黑池可以取代,最緊要係個餅夠大,係咪?

香港大學電子金融服務榮譽助理教授 徐燦傑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