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Money:卓司高司馬毅信自己

「男兒志在四方」,造就了一個越洋過海的奮鬥故事。卓司高資產管理投資總監司馬毅出生於上海,大學畢業工作兩年後,決定隻身飛往日本開闖另一片天空。由證券行及保險公司分析師開始,再輾轉成為基金經理,到現時選擇在香港成立對沖基金公司,他每踏出新的一步,都是本着「相信自己」的堅強信念。

管理基金表現出眾

司馬毅近年在基金界冒出頭來,原因之一是其管理的對沖基金「卓司高中國基金」,在○八年金融海嘯逆市升16.7%,之後兩年亦交出理想佳績,成為當時得令的基金經理。

其基金管理出色,或許跟他的事業背景有關。司馬毅於上海的大學理工系畢業後,從事近兩年工程相關的工作。「打了兩年工,想出去闖一闖,打算轉去金融業發展,那時候中國經濟還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覺得日本的金融服務發展會比較好。」他回想起,當時「很少人會這樣過去」,自己屬於較早期的少數。

初到東瀛,不諳日語的司馬毅先到語言學校唸書,一年後才上大學修讀碩士學位,而文化差異也要慢慢磨合。他表示:「肯定要時間去適應,食的還好,但生活習慣始終不同,日本人比較害羞,即使對事情有看法,也不會立刻說出來。」

司馬毅在日本的首份工作是到證券行擔任宏觀經濟分析師,「先作銷售的相關工作,然後再從事投資分析,我研究了三年美國市場、日本市場則有兩年多。」累積逾六年工作經驗,他跳到住友保險任分析師,負責內部投資,直至○一年那年,遇上事業一個最大的轉變,轉去住友資產管理,進身基金經理行列。

「那時候中國市場還未開發,很少日本人留意,但我認為它具有發展潛力,遂建議公司成立一隻中國股票基金。」現時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巨頭,顯然司馬毅確有先見之明,但有時「走得太前」也未必人人能夠接受,「初時做得頗辛苦,因客戶不了解中國,未聽過基金所投資的中資股名字,所以一切要從教育開始。」

司馬毅認為,中國市場的變化迅速,親身觀察公司的經營狀況及當地市場非常重要。「○一年開始投資中國,看過不少亂七八糟的公司,有些公司會做假帳,但有些不是打算欺騙投資者,只是管理不善,導致周轉不靈,例如歐亞農業,我所管理的基金都曾經因買入這些公司而輸錢,幸涉及金額不高。」

萬事起頭難,司馬毅在日本首隻設立的中國基金,要到○三、○四年才獲得投資者一點興趣,及至後來漸漸交出成績,便有同行跟隨設立中國基金。獨具慧眼的他及後也負責管理多隻中國基金,其中「新中國基金」更曾獲理柏頒發「最佳基金」獎項,基金規模最高曾達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

料恒指短期難突破

要成為出色的基金經理並不容易,司馬毅分享經驗說:「做基金經理不能給太多情緒影響,基金經理不一定永遠是對的,也會有測錯的時候,若經常被情緒牽着走,就很難繼續堅持下去。」基金經理的決定舉足輕重,面對如斯巨大的壓力,他會這樣自勉一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做得到。」

揚言喜歡接受新挑戰的他,四年前決定到香港成立對沖基金,目前旗下有兩隻對沖基金。雖然成立時間尚短,但已有不錯表現,兩隻基金規模由成立至今共累增30倍,其中「卓司高中國基金」的成績更不賴,在二○○八年金融海嘯時錄得16.7%的理想回報,去年則上升逾37%,今年亦跑贏恒指,只微蝕3%。

對於今年港股形勢,司馬毅稱,由於海外市場持續不明朗,以及內地會對房地產繼續進行調控,預料恒指在年底前仍難有突破,只會在20,000至23,000點區間上落。散戶對大市難抱太大期望。

後記:日本名字

司馬毅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不過在名片上卻印有一個「疑似」日本人的名字—Tsuyoshi Shiba。記者好奇背後原因,司馬毅笑說名字只是中文名的日本譯音,當中沒有特別含義,「是出來工作後改的,在日本擁有一個日本名字會比較方便。」

司馬毅小檔案

現職 卓司高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履歷

‧01年任日本三井住友資產管理資深基金經理

‧99年擔任住友保險日本和亞洲宏觀經濟及行業分析師

‧94年擔任日本三菱證券美國宏觀經濟及行業分析師

學歷 華東師範大學、日本中央大學碩士

資格 日本證券分析師協會檢定會員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