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通脹、通縮、還是滯脹,爭議不絕。論經濟數據可說是好壞參半,較早前債市一枝獨秀,表明通縮乍現。不過近日債券升時股市亦漲,情況顯得矛盾,前者自是通縮威脅有以致之;後者相信是憧憬第二輪的量化寬鬆措施即將出台。
較早前,聖路易聯儲銀行行長James Bullard指出,聯儲局若只是繼續維持超低息環境,大有可能墮入日式漫長通縮,現在是時候考慮重新啟動量化寬鬆,繼續買債購資產。美國本周二又是議息日子,本身屬鷹派的Bullard,於這個敏感時刻發表使市場嘩然的言論,使人意會到聯儲局推出新一輪刺激經濟措施,已呈箭在弦上之勢。
另一邊廂,伯南克近日也為次輪量化寬鬆措施大開綠燈。他早前公開表示,貨幣政策需要支持經濟增長,又提到若看不見就業市場如預期般改善,聯儲局已準備採取進一步的刺激措施。這可能包括但不限於:一、向市場發出長期維持低利率的訊息;二、降低聯儲局超額儲備金利率;三、調節央行資產負債表,停止出售甚至重新購進資產。
回顧首輪量化寬鬆政策實施不久,美國經濟即萌生嫩芽,但在聯儲局滿以為可以功成身退之際,衰退風險又隱約再現。問題是,若推次輪措施,是否就能驅除衰退的夢魘?抑或是藥石無靈,剩下絕望病人一個?
量化寬鬆的一個副作用是,製造極低息的投機樂園、極充沛的游離資金。格老已遠離政策圈,說話一針見血:「問題是經濟已遭扭曲,復甦只限於大型銀行、巨企和高收入人士。」
大得不能倒的銀行、企業獲救重生,卻不保證中小企信貸充裕從而續命;大小企業利潤若繼續來自削減成本,包括削減人手,失業大軍如何降低?伯南克要用極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經濟,繼而改善就業,那麼首輪量寬的「成效」,不是已有答案嗎?
退一步說,次輪行動即使真的能達到聯儲局的政策目標,央行面對的問題也不會比目前容易處理。現在就高呼惡性通脹,當然言之尚早;只知道,通脹一旦來臨,債券、銀紙必受投資者唾棄。在通縮跟通脹莫衷一是之際,持金買債是穩健的投資策略。至於股市區間上落,乃投機者的樂園,而中港股市會稍稍偏強亦是筆者的看法。
黃金仍是抗通脹避險者的至愛,若環球物價上揚及貨幣危機再現,黃金肯定成為終極大贏家。
金榮財富管理首席基金經理 史理生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