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加速了各大藥廠的購併策略,中小型藥廠有技術卻難以融資,被迫讓出專利和產品;相反大藥廠為保盈利,不斷用銀彈購併同業中擁有優良技術的中小型公司。全球最大藥廠輝瑞(Pfizer)購併惠氏(Wyeth)藥廠就是其中一例。
輝瑞在去年一月宣布收購同業惠氏,並在十月正式完成所有手續,該項收購涉資共680億美元(約5,304億港元),為近十年來最大宗的藥廠購併,使本來已屬「巨無霸」級的輝瑞,成為更大規模的跨國藥業集團,合併後輝瑞的營業額可望暴增四成,達近700億美元。
分析普遍認為,買下惠氏藥廠後的輝瑞在生物科技領域的「一哥」地位將變得更穩固,在合併後,輝瑞取得惠氏多項有前景及高收益的藥品及疫苗專利,雖然短期內要付出不少代價,但長遠卻有取長補短之效。據輝瑞今年第一季年報,惠氏的產品為輝瑞帶來逾40億美元(約312億港元)的營業額,可見收購惠氏對輝瑞的收益已出現明顯的正面帶動效果。
事實亦證明輝瑞「大魚吃小魚」的策略正確,該公司日前剛公布今年第二季業績,純利按年升9.5%至24.8億美元(約193.44億港元),每股賺31美仙,扣除一次性項目後每股賺62美仙,勝市場預期。
據了解,藥廠購併之所以時有發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為了確保盈利得以持續增長,就要跟一眾同業對手爭奪具高價值的藥物生產專利權。每當暢銷藥物的專利保護到期之後,其他藥廠就可按照專利上所列明的製造方法及化學成分,製造廉價的學名藥 (Generic drugs),持有專利的藥廠的收入就會因而大大受到影響。
為此,每家藥廠的實驗室都要投放大量的資源在科研上,務求可以開發新的專利配方藥物,以確保公司能不斷獲得巨大收益。可是近年各國藥物監管機構的管制變得愈來愈嚴格,新藥物獲批准上市變得很不容易,故藥廠之間的合併正好有助降低成本,並加速新藥研發,紓緩藥廠正面臨產品開發遲緩與固定成本過高的困境。
綜觀近期市場,亦有新一輪的藥廠合併潮出現,根據知情人士指出,美國藥廠健贊(Genzyme)可能會被法國賽諾菲安萬特藥廠收購,而美國強生(J&J)及英國的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等國際大藥廠亦可能對健贊感興趣,可見藥廠之間弱肉強食的競爭格局,在金融海嘯後已變得相當激烈。
藥廠在合併後,接着是要加大力度增加收入,最主要的行動就是要開拓充滿潛力的新興國家。為擴大及爭奪新興市場的佔有率,不少藥廠都積極收購當地的製藥及生化科技公司。據外電報道,全球第二大藥廠默克最近正打算大舉進軍中國,與國藥控股(01099)建立合資企業,就銷售疫苗及推銷默克藥品一事進行磋商;而雅培製藥在今年五月亦決定以二十一點二億美元收購印度製藥企業Piramal Healthcare Ltd.的品牌仿製藥子公司Healthcare Solutions。
至於輝瑞,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進入中國,八九年在大連建立廠房,九七年在北京成立管理中心、○四年在上海成立中國區總部及輝瑞投資有限公司等,目前輝瑞在中國有近四千名員工,在大連、蘇州和無錫共有四個製藥廠,業務範圍遍及中國一百個主要城市,在中國投資累計投資額超過五億美元(約三十九億港元)。
事實上,市場普遍認為,製藥業的未來增長將主要依賴新興市場,因中產階級的壯大會令更多人得到更佳的醫療保健服務,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會使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這些國家變得更流行。
公司全名:輝瑞製藥有限公司(Pfizer Incorporated)
創立日期:1849年
現任行政總裁:金德勒(Jeffrey Kindler)
集團總部:美國紐約
今年次季業績:純利按年升9.5%至24.8億美元,每股盈利62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