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hare:本地銀行奇貨可居

上周其中一個表現不錯的板塊是本地銀行股,升幅最多是創興銀行(01111)和大新銀行(02356),全周分別升19.8%及16.7%,受到工銀亞洲(00349)被母行私有化消息刺激,本地銀行股再被憧憬有購併機會。筆者曾於○七年出版的第一本書《止賺不止蝕》中推介工銀亞洲,並預測它最終會被私有化,而作價會是2.5倍帳面值,看來很有機會成事;另外,筆者曾於去年五月推介大新系,當日大新金融(00440)及大新銀行股價分別為23.5元及5.81元,現價則為47.6元及11.36元,升幅分別有102.5%及95.5%,同期恒指升幅只有28.3%。

內銀購併具有戰略意義

目前在港上市的內地銀行,除了農行(01288)及民行(01988),全部都有網點在香港,收購本地銀行對內地銀行的國際化進程有加快作用,對發展跨境金融服務亦具有實質戰略意義,因此本地銀行的確是奇貨可居,筆者認為農行、民行甚至國壽(02628)旗下的廣發銀行、平保(02318)旗下的平安銀行或深發展銀行都是未來的潛在買家,本地銀行包括創興銀行、大新銀行及永亨銀行(00302)等,遲早會被一一收購。

以執筆時股價11.4元計算,大新銀行仍然是估值最低的本地銀行之一,因此即使沒有購併概念,仍然有一定的投機價值。○九年大新銀行股東應佔盈利6.01億元,按年上升218%,每股基本盈利0.6元,每股帳面值9.7元。受惠於期內母公司大新金融把10億元的有期貸款轉為普通股,以及集團以每股5.6元的價格向獨立投資者配售5,400股新股,再加上集團為應付「新巴塞爾協定III」可能收緊銀行的資本要求而取消派息保留全部盈利,○九年底集團一級資本充足比率及總資本充足比率分別為10.2%及16.8%,分別較○八年提升3.4及3.2個百分點。

集團的貿易融資、機械融資及車輛融資業務均錄得收縮,○九年客戶貸款總額跌6.29%至571.65億元,淨息差亦由○八年的2.11%跌至1.95%;期內由於市場利率處於歷史低位及剩餘資金所賺取的回報減少影響,淨利息收入按年微跌3.3%至21.35億元,幸好淨利息收入於下半年止跌回升,分別較上半年和○八年下半年微升1.04%及2%;○九年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按年大跌1.84億元或34.5%,至3.48億元,主因是雷曼兄弟倒閉後集團停止大部分財富管理業務的銷售。值得注意的是,○九年集團有一些特殊項目,包括回購後償債務錄得淨收益2.44億元,以及淨買賣虧損達1.75億元,主要由於集團重估自有次級債券的公平值虧損。

大新估值低具投機價值

令人鼓舞的是,○九年大新的資產質素顯著改善,減值貸款(包括個別減值及綜合減值)總額為5.47億元,按年大減4.9億元或47.22%,減值貸款佔總客戶貸款比率由○八年的1.7%大降至0.96%,信用成本亦持續改善,貸款減值撥備按年大減2.31億元或35.06%,至4.28億元,年化信用成本由上半年的92個基點下降至54個基點;另外,集團持有20%權益的內地重慶銀行○九年貢獻盈利1.96億元,按年大增62%。

集團對內銀吸引力包括在香港以大新銀行及豐明銀行品牌經營的48家零售網點,及以澳門商業銀行名義於澳門經營的15家分行。筆者認為很少機會於短時間內出現兩宗本地銀行購併活動,未有貨的投資者可等待市場對銀行購併的熱情冷卻後,當大新股價回落至10元左右才買入,目標價定在1.75倍今年每股帳面值,約為18.75元,勝算應該很高。

市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