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聯手推出刺激經濟措施下,主要經濟體雖然逃出了衰退陰霾,但隨着美國、歐洲及中國的經濟近期同時減速,有多位金融界名人警告全球經濟或邁向長期低增長的新常態,未來數年的整體投資回報恐會較歷史平均水平低。
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羅奇預料,未來3至5年的全球經濟增長或平均介乎3.25%至3.5%,遠遜○八年金融海嘯前5年的4.7%增速。撇除通脹的長期實質經濟增長放緩,主要是美國消費者削減開支、歐洲政府緊縮財政、銀行融資減少及失業率高企。他又料全球經濟短期增長趨勢,仍會受到金融危機的後遺症壓抑,增長率僅介乎1%至1.5%。
羅奇又指出,中國計劃減低經濟對工業及出口的依賴,或拖累當地經濟增長放緩,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已有減速迹象,料在未來5年將放緩至7%至8%,但透過轉移至由勞工密集的服務業推動增長,中國在較低的增速下,仍可維持全民就業及社會穩定。
太平洋投資管理(Pimco)行政總裁埃里安表示,「新常態」意味投資者或需要接受投資組合回報降低及波動性擴大,整體名義回報率或會低於平均歷史水平的6%至8%。他又認為傳統上將投資分散於股票及債券的策略,或已經不足以限制風險,投資者或需要利用對沖及保險策略以抵禦市場大幅下滑。
美國基金公司Grantham Mayo Van Otterloo首席投資策略師格蘭瑟姆稱,標指合理水平在900點,即較上周五收市低22.5%,他又指倘已發展經濟體在未來7年的經濟增長有2%,已經相當「幸運」。
美銀美林本月向202名基金經理進行的調查顯示,對於未來12個月全球經濟前景,估計會惡化的經理數目較料會改善的多12%,是自○九年二月以來首見。
《今日美國報》最新季度調查顯示,逾80%受訪經濟師調低美國下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四月份估計增長3%,下調至僅增長2.5%,主要是歐洲爆發債務危機,加上早前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顯示美國失業率持續高企及樓市疲弱,約60%受訪者預期美國就業市場在一四年都難以收復失地,同樣較上次調查悲觀。
不過,高盛首席全球經濟師奧尼爾未有如上述金融名人般悲觀。他表示,雖然經濟周期「明顯放緩」,但受新興市場推動,料全球經濟增長仍可達4%或以上,因將近全球半數人口仍未「醒來」,他們未擔心「信貸危機」的影響。
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在德國版《金融時報》撰文,反對歐洲政府採緊縮政策,擔心會拖慢經濟增長,甚至令區內重陷衰退。他建議政府對企業盈利的再投資項目及低收入人士減稅,但針對投機性利潤及高污染能源提高徵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