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無病不施藥 聯儲時間換空間

全世界注視着美國聯儲局,聽其主席伯南克嘴裏吐出甚麼訊息。伯南克用「非常不確定」來形容美國經濟,能「確定」的是維持較低利率的政策,並打算如有必要,採取進一步措施推動經濟增長。在目前經濟界流行的是否「二次探底」的分歧中,伯南克「說不」,上述表態受到輕視危機的批評,儘管他已為「二次探底」留了政策後手。

較早前,聯儲局已表明看淡經濟,如果照數據分析,短中期即使未至淪為衰退,美國經濟亦只能用「停滯」來概括。今次針對失業率,伯南克表明可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使○八至○九年間近八百五十萬失業人口重新就業。失業率欠缺實質性降低和美國經濟有實質關聯,是經濟癥結所在。

在本土,美國的復甦正在喪失動力。美國連續三季的復甦,是由消費拉動的,表現為消費復甦快於GDP的復甦,在就業和房市仍然不振的情勢下,消費復甦不能持續,GDP的復甦就只會放緩或停滯。總統奧巴馬的出口支撐策略未成氣候,顯示美國未具有可持續的經濟動力。情況不難理解,就像內地早前出口恢復性增長,帶出高速的GDP,當出口增長無以為繼,而消費未可起支撐作用時,經濟就放緩或停滯。

美國的情況與中國相反,寄望出口支撐,使得外部因素很重要。在海外,美國一成四出口輸往歐元區,本想依仗美元疲弱及歐洲需求增強,達成出口帶動的戰略目標,可恨人算不如天算,歐洲債務危機把現實翻了過來,斷了美國的指望。中國亦因為相同的因素,支撐經濟的出口引致不樂觀。既然新的增長點成泡影,而且不但中美,頗有全球如是的普遍性,在復甦聲中的退市議論,也就只好沉寂下來。

連續三季增長,但美國的就業改善並不大,經濟政策研究所的報告表明,新增就業機會與失業人口是一比五,一份工五個人爭,當經濟放緩或停滯時,這個比例更為惡化。背後不無製造業多年外移原因,使美國失去吸收就業的海綿體,而在缺乏投資意欲下,找回這塊海綿體困難重重,不僅凸顯奧巴馬出口支撐策略說易做難,長此以往還使經濟的創新能力不斷流失。

經濟如此情狀,政策莫可奈何。伯南克主掌的美國聯儲局,打算在必要時恢復刺激經濟,顯然是基於前景的「不確定」,在對策上想謀定而後動。當前不敢再提退市,也暫不施刺激手段,伯南克不認為美國經濟「有病」,也暫時無藥可施,明顯是想以時間換取增長空間。然而,這一招效果也是「不確定」的,因為策略的焦點是希望外部出現有利的因素,催化內部經濟起利好的蛻變。

事實上,備此策略的豈止美國一家?主要經濟體大多數都有此念頭。審時度勢,中國則不宜效法美國,坐等外部出現有利的變化。究其實,美國要搞出口支撐,盯住的就是中國轉向內需帶動。全球經濟可能經歷較長停滯期,中國須加快結構調整,爭取轉向消費支撐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