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推出iPad短短三個月銷量已突破三百萬,而iPhone 4手機還未推出市面,亦已接獲超過六十萬之輪候訂購名額。最近,蘋果已超越微軟之市值,成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大家大概已忘記了七年前蘋果以Mac機進軍電腦巿場的慘況。
幾年前,蘋果以大眾化及年輕化的潮流影音產品iPod重新稱譽市場,iPod隨即超越Mac電腦,成為蘋果的主線產品;隨後,iPhone之面世更令蘋果一洗頹風,從電腦生產商改革成為消費電子產品公司,而整個改革過程是總裁喬布斯精心策劃的傑作。
我讀到一篇文章引述了幾種蘋果慣用的宣傳手法,其中有兩種方式可圈可點。
首先以iPad為例,在iPad面世之前,各媒體早已流傳不少關於iPad產品的特性,經過坊間一論熱烈討論和揣測後,到iPad正式推出時,喬布斯就會在發布會上正式公布,iPad是甚麼一回事。這種方法可稱為驚喜行銷,效果見仁見智。
由於坊間早已大事討論過新產品,神秘感也相對減低了。有時,倘若有些產品特性未如外間謠傳般好的話,難免造成失望;如果產品訊息因此混淆,更會帶來反效果。然而,早就掌握輪候名冊的蘋果公司由於早已穩奪一定銷量,倒也不必在乎甚麼反效果了。
另一種蘋果特有的手法是小道消息行銷。每種新產品面世之前,坊間總會忽然流傳着不少「驚為天人」的小道消息,沒有人可以確定消息來源,難免令人聯想到是噱頭。所謂小道消息不外乎新產品的售價、又或是與哪一家商戶合作等之訊息。小道消息行銷若運用得宜,可探測市場反應,有助產品在正式推出市面前,爭取時間改良以更符合市場需要。
然而,對好些傳統知名品牌來說,他們背負着經典歷史的包袱,凡未經包裝或未成熟的消息一律不准外洩。蘋果在這方面的勇氣,也許就是七年來成功突圍而出的關鍵。
從電腦到影音到手機,蘋果今天推出iPad就像回歸當年電腦時代;然而,隨着流動通訊由功能化變得生活化,蘋果依然緊貼生活及潮流,無論從外形包裝到功能裝備,均令潮人趨之若鶩。儘管科技界不斷抨擊蘋果的新產品功能及應用程式,但對於銷量屢創新高的蘋果而言,顧客的定單就是最理想的市場反應。
筆克遠東主席兼行政總裁 謝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