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皆儀:最低工資增成本壓力

近日社會勞資關係出現不少分歧,不難看見以最低工資為題的新聞,一些員工時薪低於20元,所屬公司被批評嚴重剝削工人權益。薪酬本來由勞動市場需求所釐定,一旦就最低工資立法,於新的薪酬水平出現勞動人口供應過剩,公司無可避免地要裁員,製造出一批新失業大軍;能保住飯碗的員工受最低工資保障,表面上是贏家,惟面對應付額外工作,最終又是否真能受惠?另方面,面對成本上漲,公司盈利亦必定受到影響。

以連鎖快餐龍頭大家樂(00341)為例,如本港最低工資最後訂在33元,集團亦曾表示日後將增加發出盈利警告及削減人手的機會。集團截至三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升16.2%至5.13億元,期內營業金額只升4.5%至48.83億元。

大家樂前景未明

儘管現時盈利可觀,惟在各項成本均顯著上升的大前提下,集團日後利潤率將受壓;現時集團員工成本佔總收入約22%水平,員工人數達15,000人,逾80%前線員工平均時薪約23元,如最低工資調整至33元,加薪幅度近50%,集團表示保守估計要額外支付4億至5億元,數字接近去年全年盈利,對其經營情況有重大打擊。除工資問題,隨着通脹重臨,以飲食業為例,其他成本如租金和食材價格勢將上升,集團將要承擔成本上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部分成本亦可能轉嫁至消費者身上。換句話說,法定最低工資所致之薪酬增幅,其實間接由其他市民作「補貼」,對於其他市民來說又是否公平?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時富資產管理策略師 李韻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