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書己見:交投淡衍生工具成緩衝

連續數個月,港股的成交金額都反覆下跌。與朋友聊天,成交的減少與市場的信心關係最大,自四月以來,市場不是沒有方向,只是這個方向並非一面倒,而是相當反覆,而且從波幅角度看,波幅也是處於持續擴大情況,這意味以趨勢作投資的方式在過去三個月可能沒有太多利潤空間,因而投資者減少投放資金。

但有趣的是,衍生工具市場的交投卻沒有如現貨市場般交投減少,而是愈趨活躍,先看數字,再看理由及啟示。四至六月窩輪及牛熊證,兩者總額佔大市成交比例分別為18.2%、23.2%及26.5%,可見成交比例明顯上升。

為甚麼窩輪及牛熊證的成交不跌反升又或者下跌的速度遠沒有大市成交快呢?當中一個原因是這樣的,在窩輪及牛熊證市場中,存在着一批比較專業投資者,他們每日的工作就是透過短期炒賣(絕不過夜)來獲利,這批專業投資者在一般情況下不會減少工作量,因而儘管大市成交有變動,但窩輪及牛熊證市場的成交變化卻會相對穩定些。

另一個與大家有較切身關係的是投資者的取態。正由於市況趨波動,不少人都難以捕捉短期趨勢。但波幅市不代表沒機會,不少人想到利用窩輪或牛熊證的槓桿作用,以較小量資金(相對整個投資組合而言)投入市場,一方面自己能承受這樣的風險,另方面在波幅市中獲利機會仍然存在。這種作用相信在以往發揮的機會不大,但隨着衍生工具市場的成熟,這情況應會愈來愈多。

香港認股證銷售部主管——

美林亞太區股票結構性產品部副總裁 黃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