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銀行上市啟動後,國有商業銀行「抽水」,填補資本金再難以按捺,勢必魚貫登場。早在年初國有商銀補充資本金的需要已暴露,主要是銀行間次級債摒出計算核心資本後,國有商銀存在資本缺口。相信時勢比人強,雖然股市集資廉價抵玩,但市勢偏弱,「抽水」太狠亦不易承受。又因為農行上市具急迫性,這種需要一窩蜂湧出之際,須顧及市場承受力,國有商銀的集資只能彼此相就,有序登場。
銀行籌集資本金的急迫,與集資市場收緊的承受力,形成當前的突出矛盾,這個矛盾更非個別經濟體存在,而是全球普遍存在。尤其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後,顯得更為普遍及尖銳,這個現實向落實巴塞爾Ⅲ的資本要求發出挑戰,成為全球就復甦與完善監管要求,難以兩全的課題。因為銀行強制籌集資本金,必然緊縮市場資金供應,從而影響經濟復甦,而復甦放緩恰恰是眼前之最憂。
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志剛表示,巴塞爾委員會正就新監管要求進行大量工作,長遠對金融機構有正面影響,但短期則有負面影響。又擔心各國因各自為政,導致國際金融監管未必能較有效達成共識,以致金融機構無所適從。任志剛「短期則有負面影響」的說法,是上述兩難課題的要害所在。其實,因為時勢不就又缺乏共識,巴塞爾Ⅲ的資本要求,早有水中撈月之虞。在今年三月,任志剛就已懷疑「新的監管條例下,金融能否支持經濟」,當前經濟現實已證明並非杞人憂天。
同月,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以「逆周期機制」理念,對巴塞爾資本協議提出「順周期性」的質疑。焦點在於:資本充足率的風險權重,來自金融機構內部模型,當經濟高增長時,風險權重通常較低,資本充足率因而較高;而當經濟衰退時,風險權重通常較高,資本充足率則較低。實際效果是,好境時提高金融槓桿,促成泡沫積累;而逆境時降低金融槓桿,導致緊縮信貸、拋售資產。應對「順周期性」加速周期波動,製造金融動盪,周小川主張逆周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當下的國有商銀抽水潮,與股市的表現,就是周小川指的逆境時情形。現在面對復甦受阻、「二次探底」的風險,本就需要資金支持,但銀行反其道而行,需要逆市大事抽水補充資本金,等同推動惡性循環,是經濟與股市的最大利淡。如果內地實踐逆周期機制,對現時情勢只能有兩種取向:延緩國有商銀資本充足率達標,或者以逆周期的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抗衡。
前者看來受制於國際共識。在金融危機中,國際上曾暫緩執行公允值入帳,致使金融機構盤數好睇些,明顯對穩定市場有利。如果援引公允值處置的先例,似乎資本充足率亦可行,但要形成共識。內地工夫不花在推動、等待上,而執行資本充足率達標,乃是基於流動性仍強的判斷,選擇做「伸手派」。國有商銀水照抽,一旦市場失血,經濟及股市受威脅,當局只能選擇逆周期的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即使不能回到浪擲四萬億的極端,至少已實施的辣手調控,得停一停、諗一諗,給市場留養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