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就人民幣匯率問題,會否開打口水仗,成為G20爭拗的焦點議題,引起市場關注。G20前的國際輿論,對人民幣匯率掀起過非議的熱潮,在人民銀行六月十九日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改後,產生了輿論降溫效應。國際輿論的焦點轉向歐美關乎削減財赤的分歧,致使內地專家轉而推測,人民幣匯率不再成為G20爭拗的焦點,主要根據是焦點轉移。這觀點表面成立,實情恐怕另有玄機。
中國首腦出席G20,國際的需索就是要中國就全球經濟不平衡承擔「大國責任」,這是貫穿金融危機全過程的訴求,主要手段就是匯率的互動,因為全球性的去金融化,重返工業化,更為凸顯了涉及貿易與匯率的利益之爭。在這個意義上,匯率成為「恢復平衡」的長期角力,雖然爭拗會有起伏,但不會止息。即使今次G20不爭拗,下次G20以至G20之外場合,都會爆發爭拗,爭拗激烈或平和,關鍵在於人民幣匯率變革,能否平抑、化解分歧。
今次就人民幣匯率,可能發生焦點轉向,不能不提人行出招時機選擇。在國際輿情洶湧之際,人行拋出了人民幣匯改的決定,玄妙的是,有取向而無細節,這使得憋足勁咬人民幣一口的訴求,找不到下嘴地方。因為人行承諾了匯改,但怎麼改仍然一派玄虛,你想抨擊甚麼就沒有把柄,也就惟有等拿出細節詳情來才好說。中國憑匯改引而不發這招太極推手,暫時卸掉赴會G20時,受到圍攻人民幣匯價的壓力,也成為輿情降溫的原因所在。
另一玄妙之處是,開會前夕美國總統奧巴馬「爆口風」,歡迎人民幣匯率增強彈性,美國並不期待人民幣一夜之間升值百分之二十。奧巴馬留下的想像空間,除了「體諒」中國,認同人民幣漸進升值,還有傳遞升值百分之二十是美國的底線?奧巴馬的說話耐人尋味,莫非是幫中國卸壓,以換取在與歐分歧的議題上,中國能站在美國這邊?這種送上門的默契,很快就對應找到剛顯露的殺機。
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和貿易代表柯克向參院表明,「將盡一切手段敲掉中國的貿易壁壘,擴大對華出口。」一切手段中就包括,將人民幣低估作反補貼調查。讓人看到奧巴馬溫情忍讓的背後,殺氣騰騰的另一副面孔。看來美國不在乎G20拗不拗人民幣,美國打算人民幣匯率作為雙邊議題「講數」,就像中國希望悄悄私底下傾的做法,美國有信心以同反補貼「掛鈎」的絕招,逼中國就範。
可以預期的是,今屆G20峰會,人民幣匯率爭拗即使不聚焦會場大堂,也會在正式會議外的雙邊場合展開。這儘管看似給中國保留體面,但私底下的「要價」難免謀求回報,未必容易談得攏。像美國設計的匯率「掛鈎」反補貼辣招,眼看後患無窮,引發各國倣效就更加後患疊加。在此前提下,人行匯改的緩兵之計時空有限,須快手快腳綢繆應對之策。在人民幣升值這一點上,美國要玩大些路人皆知,市場洞悉利害,拿捏大勢要更準些,人民幣兌美元匯價逐步搶上,攀升趨勢已成,央行試圖干預,恐怕不自量力,最終難敵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