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乍驚驟喜 市場波動難休

內地A股昨日在下午一時四十分左右突然大翻身,並帶動港股下午開市後飆升三百多點,A股狂飆與一宗外電新聞發布時間相當脗合,該外電引述一位中國政府官員透露,中國五月份出口按年比較增長達五成,據稱消息來自關鍵部門官員,在某券商會議所露的口風,若有其事,披露的方式和場合,監管機構好該過問。這訊息令市場大為「驚喜」,頓時將歐債的疑慮一掃而空。

不過,消息的真偽尚未確認,市場惟恐反應過敏。早前有外國傳媒報道,中國減持歐債導致市場「虛驚」已是一場教訓,投資者不宜過早慶祝「經濟喜訊」。中國官方暫時未有對「傳聞」作出回應,一切有待本周五連串經濟數據正式公布自有分曉。從邏輯而言,中國四月份出口增長稍超三成,五月份突然大幅「提速」,難免令人抱懷疑態度。事實上,中外券商的預測都沒有這麼樂觀,市場預期也不過介乎百分之二十八至三十八之間。

中國是出口大國,而對歐佔出口接近兩成,債務危機促使歐洲多國政府均嚷着要緊縮開支,即使最富有的德國亦不例外,所以中國的出口將難免受到影響,問題是回落的程度多大而已。不過,五月份出口表現是反映前數個月所接的定單量,真正的衝擊要至下半年方會浮現。看五月份已知的數據,暫時憂喜參半,採購經理指數令人失望地增速放緩,發電量按月比較大致持平,汽車銷量按年比較升但按月比較跌,惟汽車出口明顯復甦。經濟數據均出現轉折關頭,與天氣變化一樣難測。

然而,中國的數據一直難以捉摸,銀行新增貸款如坐過山車,中國三月份罕見地出現貿易逆差,亦令專家跌盡眼鏡。中國素有風氣,凡是有數據超過市場預期,抑或重大消息公布前,會有人冒頭預先放「口風」,似欲減少市場震盪,三月份的貿易逆差,因此變成盡在「預期之內」,但亦曾發生過,發改委研究機構官員稱「三年內免談房產稅」,市場信以為真的「表錯情」事件。

歐美的經濟數據,事前做足保密工夫是基於其紀律性,因為對股市升跌,資訊公平攸關。中國的做法出發點哪怕出於善意,可是「春江鴨」太多,如果有心藉以圖利,就是監管上的極大漏洞。須知股指期貨推出後,迅即成為一個「大賭場」,每日成交已超過三十萬手,差不多為現貨價值的兩倍,絕大部分是炒「即日鮮」。一個消息不論真假,可以令市場大幅波動,待消息澄清,炒家已飽食遠颺。以昨日為例,六月股指期貨一小時內由二千七百點急升至二千八百點開外,已令補倉不及的孖展客「受靶」(普遍玩法是存倉金額三萬元人民幣,一百點即斬倉)。

周五的內地經濟數據舉足輕重,五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是否超過百分之三的「警戒線」,成為中國會否加息的指標。但出口數據更受全球注視,歐洲形勢固然嚴峻,美國人欲改變低儲蓄、高消費的習慣,蓋特納在G20提出警告,勿依賴美國消化全球商品。中國由內需接力尚未成功,出口仍需努力,然而,內地薪酬暴漲、工運抬頭,「人口紅利」大幅貶值,五月份出口數據即使偶然發力,也沒有沾沾自喜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