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儲寧蝕水 未致高調踩歐元

《金融時報》一宗無透露消息來源的報道,拖累道指從高位下滑百點及歐元再試低位,不過亞洲股市及美股期貨很快便告回升,國家外匯管理局亦澄清報道無事實根據。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隱約透出「和氣生財」氣息之後,此時傳出中國減持歐債難免相當敏感,但只要動腦冷靜分析,謠言始終會不攻自破。

消息不排除是炒家「自導自演」,好讓市場出現大幅波動上下其手。當然,中國不時檢討其外匯儲備組合又何奇之有?即使散戶亦會定期重整投資組合。大如美國口頭稱會檢討出口管制內容,但有無行動及承諾是另一回事。金融市場瞬息萬變,中國對美債亦有增有減,其實假如真的減持歐債,最佳莫如隱秘進行,怎會高調地與外資銀行家會晤,等同對外「發布」?

歐元國家主權債券的風險無疑較前升級,但只限南歐「豬國」,中國持有希、葡、西債券的金額料佔很小比例,德國和法國體系仍屬穩健,加上歐洲央行已動手購入債券,高危國家亦開始削赤,主權違約風險實嫌誇大。

中國現持有六千三百億美元價值的歐元區債券,約佔外匯儲備總額的四分一,這個比重尚不過分。假使中國對歐債真的失去信心,但資金又何處可逃?其他外幣只不過是另一個火坑。美債現時是資金避難所,惟十年期國債孳息跌至三厘水平形同「雞肋」,黃金似是較理想選擇,但金價同樣創歷史新高,中國似乎對增加黃金儲備一直興趣不大,原因並不明瞭。惟中國的金儲少得可憐,僅佔整體儲備的百分之一點六,如果要增持早就應付諸行動。到底是拒絕「拜金」,還是畏首畏尾錯失時機?決策者自知。

再說,改革人民幣匯率的機制呼聲日隆,人民幣由與美元掛鈎,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鈎事在必行;歐元作為第二大儲備貨幣,歐洲亦是中國主要貿易對手,預期歐元將在人民幣匯價籃子中佔重要組成比例,怎會輕言離棄?

中國現時對歐洲債務危機,上策是主動伸出援手,而非落井下石。中國、歐洲和美國的「三角關係」處於微妙的十字路口,中美雖然近期貌似「和諧」,但隨時又燃起新火花。反觀中歐關係近年難得地合拍,歐洲對人民幣匯率隱忍不發,中方亦相當識做,不時派出「採購團」遍灑甘霖。中國目前最渴望的兩種東西是資源和技術,美國在開放高科技出口方面,不斷在吊中國胃口,卻欠實質進展。歐洲「國窮志短」,說不定更有指望。事實上,歐洲新能源技術發展水平,甚至高於美國。

歐元被一面倒看扁,只是硬幣其中一面,另一面是歐元貶值符合區內利益,德國的出口就可率先受惠。歐元貶值的副作用,是令中國外匯儲備「縮水」,然而,外匯局稱中國是負責任的長期投資者,而中投承認有檢討,惟結論是「不可能這樣做(指減持歐洲資產)」。話音落地,即使歐元跌至「一算」,外匯儲備的損失也不及失信、失節事大。既然中國「心迹」已表,歐洲大可放心爭取時間「療傷」。

短線展望,儘管炒家會繼續借歐元不穩興波作浪,股市和匯市難免要坐「過山車」,但投資者宜對消息的可信性作理性判斷,切忌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