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A股大反彈不出奇

自上月中旬以來,A股開始大跌,而且是從並不高的點位墜落:滬綜自四月十五日高點3,181.66點到五月十七日的2,559點,一個月時間跌去約20%;僅五月十七日一天,滬綜即下跌逾5%,跌破2,600點關口,深成指亦跌破萬點大關。

在上述背景下,一件極具中國特色的事再度發生:《人民日報》在五月份連發三篇關於A股漲跌的評論,頗有力挺之意。

該三篇評論都提出了重要問題,又亮出了鮮明觀點。問題是中國經濟增長率領先全球,為甚麼滬深指數卻屢創全球跌幅之最。一個鮮明觀點是四月十六日推出的股指期貨不是本輪A股指數下跌的原因,而是結果。

與樓價走勢並非背馳

《人民日報》三文中的第一篇即着力探究本輪下跌原因。該文列出的三大原因是:嚴控房價成為下跌導火索、加息預期影響市場心理、股指期貨放大了下跌幅度。該文最後還借某專家之口稱「這次下跌是比較短暫的,它不可能是一個漫長的熊市過程」。

對於內地股市與樓市「一損俱損」的關係,筆者深表贊同。不過,A股與內地樓價之間並非「一榮俱榮」,這從去年樓價火熱而A股上揚溫吞即可看出。但兩者之間絕無「蹺蹺板」效應,即樓市受壓,資金被迫撤離,卻並不轉頭流入A股。

樓市政策治標不治本

相反,內地對樓市打壓從收緊銀根、收回流動性着手,其結果是樓市、股市同時面臨資金短缺問題。更重要的是,內地對樓市打壓造成的信心影響,最靈敏反應的地方恰是股市。這次中央政府下定決心打壓樓價,利劍甫出即「誤傷」股市的情形過去已多次出現。

「樓市失火,殃及A股」,其實完全在情理之中。大規模的迅速城鎮化、中國人的傳統財富觀念、經濟發展後對居住條件改善需求的集中釋放等,使得在相當長時間內房地產業不可能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性產業;與這一產業緊密相連的銀行業更是國民經濟命脈所繫;由房地產業往上游延伸,鋼鐵、能源、運輸等眾多重要行業亦與房地產密切關聯。在如此牽一髮動全身之下,A股焉有不跌之理?

事實上,這一次嚴厲樓市調控政策出台在很大程度正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結果。那麼,這次樓價會被打下去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如果不下,中央的行政性、稅收性政策還會陸續有來,不跌不收兵。但是,在被打壓下去後,樓市還會反彈上來嗎?答案幾乎也是肯定的。因為不可想像在權宜之下,會有長久之策。明顯的例子就是這次打壓並沒有涉及土地出讓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調控到一定程度之後,中央是不會以犧牲經濟成長為代價將樓價壓制在低水平上的。根據邏輯而言,被打下去的樓市價格,在打壓消除後還會回來。那麼,受影響的股市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關於《人民日報》三文中談及的加息陰影和股指期貨影響被誇大,筆者深以為然。畢竟,經濟成長是核心。只要中國經濟持續較快復甦,A股大反彈就毫不出奇。

國際金融法博士 嚴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