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狙擊頻爆 中國風險漸增

歐元區成員國領導人合議成立緊急基金,應對勢將席捲歐洲的債務危機,捍衞歐元。資料顯示,歐元沽盤未平倉合約在上周二已逾十萬三千張,連續第二周創新高。形勢顯見金融大鱷備足彈藥狙擊歐元,而歐元區倉卒構築防線準備抗擊,形成大鱷跟各國政府聯手的對壘。金融大鱷敢於發起挑戰,是因為覷準歐洲多國財政緊絀,打響富大鱷對窮政府的狙擊戰,歐洲各國聯手應戰,戰局暫時勝負未卜。

金融危機至今揭示意想不到的輪迴,先是金融機構出事瀕危,由政府出手救助大到不能倒的銀行,繼而銀行得以脫險恢復盈利,反而救市的政府財政背負重債,釀成債務危機,引起金融資本集結狙擊。「歐豬五國」最為脆弱,是因為暴露了其高負債式高福利政策的弊端,成為被選中的突破口。發源於美國的金融海嘯演變成歐洲的債務危機,使歐元這個全球第二的儲備貨幣受到考驗。

其實,參與歐元保衞戰的已不限於歐元區國家,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出手,意味着美國、日本、中國都被迫依份額出資,頗有「全球埋單」的機會。然而,如果說歐洲危機是債務引發的,難免要問,美國當前的債務不菲,財赤嚴峻,何以歐洲比美國慘情?恐要歸咎歐元的實力與地位受壓於美元,歐元雖然居於國際儲備貨幣「老二」的地位,但財政紕漏、政治分歧造成根基脆弱,則是深層弊端。

市場相信,得到全球性的參戰援手,歐元最終能避過敗亡之災,但歐元體系內在的問題需要較長時間去解決。其實,像歐元的問題,日圓亦在醞釀之中,較早前已有評級機構注視日圓及其依托的經濟表現。日本長期維持幾近零利率政策,加上定量寬鬆政策造成資產負債表急升,成為狙擊型資本瞄準的目標並不出奇。日圓的風險佐證了歐元危機釀成,與超常規救市導致財政失控的路徑有共通性。

從檢視肇因與防範風險的角度,中國作為最大的高速成長經濟體,不能不受到關注。當然,中國沒有直接可比性:其一,人民幣還未進入儲備貨幣行列;其二,中國沒有嚴峻的財赤問題。但並非是嚴格意義的免疫防線,中國在發展苗頭和趨勢上有釀成風險的條件,與歐日雖不盡相同,但不無相似之象。

中國已邁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步伐,這是中國融入全球化進程不可避免的,儘管目前離自由兌換仍有很長距離,但資本帳的開放已提上日程,資金流入流出的效應近年已相當明顯。一方面國際間對匯價的關注和施壓,凸顯了國際資本的干擾增加;另一方面內地加強防範熱錢,築固堤防,證明資金流動影響日益敏感。由於中國的經貿實力,人民幣逐步進入「次儲備貨幣」的角色,不能排除將來受狙擊的風險。

至於沒有嚴峻的財赤風險,情況並不盡然。中國帶頭超常規救市,亦引起信貸氾濫、資產泡沫。的確,中央財政堪稱財雄勢大,沒有財赤威脅,但地方財政一塌糊塗,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高逾七萬億元,以○九年賣地收入計算,需六年多時間償債,還未計債務利息。顯見財赤風險不在中央,卻深植地方政府,豈能說排除財赤引發危機的風險?歐元債務危機又怎能不促使中國當局進行防範風險的反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