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forum:全球車業生機重現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羅兵咸永道統計數據指出,佔全球汽車產量超過四分之三的全球12大車廠,首季汽車產量按年急升57%,印證汽車業正走出金融危機的愁雲慘霧。

不過,由於已發展市場汽車銷售未見快速反彈,加上汽車業面臨轉型的挑戰,故業界未能就此掉以輕心。

事實上,儘管上季汽車產量急升,但其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汽車銷情疲弱,全球多家車廠減產、減工時甚或暫時關閉廠房,導致基數較低。羅兵咸永道還預期,今年全球汽車產量約6,500萬輛,仍少過○七年高峰期的6,900萬輛。而且,雖然新興市場包括中國的汽車銷售強勁,但顧問公司JD Power預期,成熟市場的汽車銷售二○一四年前難以回復至○八年水平。

故此,即使汽車業前景改善,但車廠仍甚為審慎。以日本車廠本田為例,其位於英國斯溫登的廠房,曾於金融危機期間關閉四個月,現已重新投入運作,但運作時間大為縮短,工人毋須如以往般輪班工作。

「小」趨勢打擊利潤

金融危機不僅令汽車業度過一段艱難歲月。業界分析員認為,與以往經濟復甦後消費者重投豪華大汽車懷抱的情況不同,消費者降低換車頻率,並要求價格較低或較小型汽車,將成汽車業的「新常態」,這個情況在歐美等成熟市場尤為顯著。惟由於小型汽車的價格和毛利率均較大型汽車低,業界面臨另一場挑戰。

早在金融危機爆發前,汽車業已出現其他轉型趨勢,例如部分已發展市場的年輕人買車意欲大不如前,在德國,年輕人自稱不可或缺的消費品是手提電話,而非汽車。此外,各地政府為購買環保汽車提供津貼,除促使更多消費者轉購小型汽車,亦令消費者習慣於較低價。

結盟慳成本續有來

鑑於汽車業前景仍充滿挑戰,車廠通過結盟合作研發汽車、引擎,或共用廠房來節省成本的例子料陸續有來。就在上月,德國戴姆勒、法國雷諾汽車及日本日產汽車通過互換股權結盟,合作發展小型汽車和引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