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圈二:股指期貨首日走勢奇異

中國經濟於第一季錄得近12%的增長,雖然通脹升溫的速度沒有預期般快,但仍然令不少投資者擔心中國經濟經已出現過熱情況,不少大行更估計,人民銀行最快將於第二季內加息,即時令不少投資者收斂,調降風險承受水平,而希臘債券也無故受累,促使美元匯價回升,阻礙商品價格的升勢。

中國滬深300指數期貨於上周五掛牌,標誌着中國期貨業踏入新一頁。不少評論認為,中國市場缺乏投資渠道,新產品的推出能增加選擇,對金融行業是正面發展。作為期貨從業員,看到中國期貨業發展再進一步,固然喜上眉梢,但對股指期貨首日的價格走勢,卻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有悖現貨市場走勢

投資者擔心中國將收緊貨幣政策,中央更於上周五推出多項措施抑壓房地產市場,令內地股市周五下跌。然而,作為新產品的股指期貨,卻像眾多新股般於首日急升。

以現貨及期貨的最高位比較,相差達100點,而以收市價計則相差約60點。投資者可能認為,期貨市場出現高低水見怪不怪,但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明明是從同一個價格基礎起步,為何會出現一升一跌的情況呢?

先假設沒有除淨的效應(除淨實際上會令期貨價格更低,正如現時五月期指相對現貨出現超過200點子的低水),即使將期貨市場內的利息成本計算在內,似乎也不應出現約2%的差距吧!

在香港,現貨市場突然無故變動時,很多分析或報道會將成因歸於「期指帶動」。從上周五內地股指期貨與現貨市場的走勢,似乎這定論行不通。

無論是現貨帶動期貨,還是期貨帶動現貨,投資者應該明白兩者是存在非常密切的關係,儘管當中允許少許變動。

忌盲目追捧新產品

以正常的期貨計價模式,股指期貨價格相等於現貨價格加以利息持有成本減以預期派息,再加上一個可正可負的季節性因素或價格預期。從內地股指期貨推出第一日的價格走勢,大概只能用價格預期高漲作為擋箭牌,總不能說是因為內地投資者盲目追捧新產品,卻不懂計價吧。

當然,內地沒有像盈富基金(02800)之類的ETF,套利操作是比較困難,但對大戶來說,這利錢仍是頗為吸引的。內地市場暫時受到政策保護,國際大鱷難以從中獲利,但投資者也要學懂投資之道,準備為未來市場開放迎接新挑戰。

亞達盟環球期貨副總裁 潘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