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息率維持在歷史超低水平,對樓市於金融海嘯谷底迅速復甦,功不可沒。樓價連升十四個月,直逼九七年的高峰,不少人均看傻了眼。銀行為搶佔按揭市場,更是各顯神通,近年大為流行的拆息按揭,不僅為樓市火上加油,亦使住宅按揭躍升為銀行主要業務,比例高佔總貸款額三成六。
無可否認,樓市若平穩發展,按揭業務當然可為銀行帶來不少盈利貢獻,可惜的是,目前市場存在眾多未知之數,息率低無可低,未來回升的機會遠高於再下跌,若息率突然回升,或熱錢急速撤退,在高位徘徊的樓市勢必受到嚴峻考驗,泡沫成分較多的樓盤,爆煲更在所難免,成為威脅本港銀行體系穩定性的計時炸彈。
值得留意的是,金融管理局近年已三番四次表示,關注銀行按揭貸款業務,反映問題轉趨嚴重。今次金管局提出的關注,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對銀行目前的業務表示關注;二是對銀行未來業務及本港金融體系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目前銀行承做的本地住宅按揭,佔其總貸款額三成六,金管局認為按揭業務將對銀行業穩定性有很大影響,提醒銀行不能單憑現時的市況去做未來的風險管理。
坦白說,銀行間按揭貸款競爭日益加劇,部分以最優惠貸款利率計算的按揭貸款,實質利率已低至二厘,令人憂慮的是,銀行是否已做好利率風險緩衝。至於近年最受市場歡迎的拆息按揭,根據一項模擬測試,如果同業拆息於未來十二個月上升三百點子(即三厘),以拆息融資的住宅按揭貸款,淨息差將會轉為負數,換言之,銀行推出相關的按揭貸款,將成為無利可圖的資產。
樓市經過一輪強勁衝刺,私人住宅樓價已逼近九七年水平,漲勢更延至向來被喻為樓市升勢「終結篇」的中小型住宅。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二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已連續十四個月上升,當中港島及九龍區面積少於四百三十一方呎的中小型物業,平均每方呎已升至逾六千五百元及近四千八百元,創了差估署九九年有統計以來新高。一向以來,投資者炒賣三部曲,由藍籌股或豪宅開始,炒到二、三線以至蚊型股,而樓市炒至中小型單位時,已是差不多見頂的時候,大家豈能不提高警覺?
前車可鑑,本港目前樓市的形勢,儼如亞洲金融風暴前夕,熱錢若急速撤走,樓市勢必大幅下滑,業主即使有能力繼續供款,亦要淪為負資產一族。最令人擔心的情況是,若果樓價下跌逾三成,不幸地本港經濟未如理想,出現大規模業主斷供潮,銀行需為樓市泡沫爆破「埋單」,收回一大批資不抵債的銀主盤,令銀行壞帳率急增,拖累銀行資產質素。
縱使金管局這次僅是前瞻性地提醒銀行業,要「好天收埋落雨柴」,趁目前經濟仍未轉壞,累積本錢,才可承受信貸質素一旦轉壞的衝擊,兼且可保留足夠資金,在經濟轉差時向信貸紀錄良好的人提供貸款,避免出現信貸緊縮進一步打擊經濟。不過「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銀行業目前為爭取最大利潤,鬥得你死我活,金管局提醒業界未雨綢繆,未必聽得入耳,令銀行業的穩定性平添不少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