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倫敦多年,我終於有機會重遊此地,儘管只有12個小時的時間,而且當中有8個小時要開路演會、2個小時往返機場、2個小時呆在候機室,然而英倫仍總是那麼令人神往。
清晨時分寧靜的雨霜,凝聚着早春蓄勢待發的能量。還有一個月,英國就要舉行大選,保守黨來勢洶洶,工黨嚴陣以待。鋪天蓋地的選舉政情報道分析選民心理,我在鬧市中的一隅,面對上班的人群,隨手拿起一份難得與大選無關的刊物。
根據雜誌所述,最近英國一個調查對18,000名在職人士進行了心理研究,仔細比較所謂X世代與Y世代的職場行為特徵。X世代泛指在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八○年出生、嬰兒潮後一代,現正是企業營運管理的衝鋒隊;Y世代則泛指在一九八○至二○○○年出生,現在剛踏入職場不久的生力軍。
結果顯示,X世代事業成功的主導因素,與X世代所具備的特質似乎截然不同。也許你覺得這個沒有甚麼驚喜,不過調查也揭示了一些不完全與直觀相同的結果。
一般人認為缺乏承擔、人生目標模糊的Y世代,調查顯示他們是非常富責任感的員工,努力去取悅別人,並願意長時間上班;他們道德價值觀較強、有使命感,喜歡統籌工作、找捷徑;但同時他們內心缺乏自我肯定,不易信任別人,計劃能力較弱且自我意識較高,給人一種不如其他世代入職時成熟之感,因而成為他們晉升的一定障礙。相反,X世代較果斷、具影響力,是談判高手,但社交能力卻不如Y世代。總而言之,X世代與Y世代同樣重視事業。
在投行中,今天中層管理人員以下幾乎全是「80後」,甚至已開始出現「90後」的身影,幼嫩的面孔從來不是件新鮮事。也許投資銀行的商業模式,Y世代正好為投行帶來積極的態度與無窮的活力,而X世代也樂於作為高層,以大膽的創意和決策帶領業務前進。先進國家裏的製造業從八十年代起萎縮,而今天不斷蓬勃的服務、金融等第三產業,對於入世未深的Y世代來說,也許相對而言確實比較游刃有餘。要站出來白手興家,對受過高等教育的新一代來說,機會成本也許有點高。
我想,調查的結果也許與客觀原因有一定關係。經歷科網泡沫爆破、沙士、金融海嘯連續幾次大起大跌,Y世代在職場上的弱勢暴露無遺。上一代雖為口奔波,但在經濟急速起飛時,咬緊牙關總能往高處爬。在如今脆弱而多變的大環境裏,缺乏經驗而聘用成本較高昂的新一代,成為最容易被替代的一群。缺乏自信、重視仕途,應該不難理解。
在英國大選中,如何扭轉經濟局面是生死攸關的戰場。工黨堅持其積極支援工業的立場(Industrial activism),保守黨則認為應減少政府開支。如何把X、Y世代的優勢有效地利用起來,也許是重新振興經濟活力、贏得選票所不可或缺。
(妍宇)
妍宇,《香港華爾街的孩子》作者,畢業後一直在香港的華爾街工作,現任職跨國投行,卻始終是不折不扣的狂想一族:游走在城市之中,沉睡在字裏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