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資本充足率吃緊,紛紛減少派息比率及集資,工行(01398)行長楊凱生向市場大派定心丸,坦言內銀未來再下調派息率空間不大,但他指若內銀不進行貸款證券化,料四大行於五年內將出現4,8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資本缺口;分析員憂慮內銀五年後將迎來另一波集資潮。
市場擔心內銀為留存利潤支撐資本充足率再削派息,楊凱生在《21世紀經濟報道》撰文指,內銀○九年的派息比率普遍調整為約45%水平,雖不能說低,但再下調的空間亦不大。
內銀積極放貸令資本充足率迅速下降,楊凱生稱,以工行、中行(03988)、建行(00939)及交行(03328)每年貸款平均增長15%,盈利平均增長12%及留存50%利潤,和監管機構11.5%的資本充足率要求計,四大上市銀行未來五年將出現約4,800億元資本缺口。
他指出,現時內銀放貸後一直要將貸款持有至到期,令銀行所需資本金不斷增加,建議監管機構允許內銀通過資產證券化,將貸款轉讓給投資者。他強調,貸款證券化業務必須開展,否則由於資本的約束,銀行將無法實行可持續經營和發展。
他補充指,貸款證券化產品的結構應該簡單和調整有關會計政策,在控制銀行道德風險時,也不應讓市場錯誤預期投資於銀行貸款支持證券沒風險,或任何風險都應由銀行承擔。
內銀早於○五至○八年曾試行貸款證券化,但受金融海嘯影響全面停頓。野村國際香港之亞洲股票研究執行總監顏湄之相信,內地不會快速發展貸款證券化,料內銀在五年後將出現另一波集資潮。
至於今年的增資計劃,中行有新進展。外電引述消息指,中行已委任5間投資銀行安排60億美元(約468億港元)H股配售事宜,包括中銀國際、美銀美林、建銀國際、瑞信及工銀國際。
中行一月底公布,將發行400億元A股可換股債券及增發不超過20%H股新股,集資規模最多共為920億元。
中國銀監會屢屢出手加強內銀監管,彭博社引述消息指,內銀近年開展資產管理、保險和租賃業務,但若這批子公司業績落後於同業或母公司的核心銀行業務,或會被迫退出其業務領域。報道引述中銀監副主席蔣定之指,國有五大商業銀行須審查近幾年設立的非銀行子公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