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熱錢四竄 海外樓市添亂

中銀監主席劉明康在博鰲亞洲論壇明言,要求內地銀行六月底前遞交風險報告,並針對炒樓,銀行界可依據「黑名單」,有權不貸款予炒家,亦須嚴格執行第二套房首期要達六成,目的為防範貸款風險。

與此同時,內地樓市卻加快滑向泡沫化,去年以來的樓價漲勢,惹得民怨沸騰、中央惱怒,但種種措施都無法使樓價降下來。造成如此積重難返的局面,更被認為深深植根於制度性原因,大大增加了解決問題的難度。

內地樓市泡沫,無疑是熱錢惹的禍。內地盛行的「投資熱土」,在金融海嘯打擊下,產能過剩、投資漸乏門路,龐大的資金變成覓獵物的熱錢,瞄準了股市、樓市。中央豪擲四萬億救經濟,谷起信貸狂潮,加劇了投資無門的失衡狀態,於是熱錢通過明暗渠道「走出去」狩獵。香港、美國、歐洲、澳洲,到處都有內地熱錢的影子,在內地熱錢狂買之下,多處樓價飆升。

對於這個進程和路徑,香港體會至深。由樓市早年低迷,推出投資移民吸引置業打救,到熱錢不請自來,整體上不斷推升中上價樓行情,而中下價樓亦趁時乘勢水漲船高。樓價繼重返海嘯前之後,更超越九七高峰期,市場炒味濃烈,而置業自用更見困難,政府則開始為化解泡沫風險做功夫。當然,樓市發燒並非內地熱錢獨力能谷起,本港銀行水浸、信貸乏出路亦成為主要動力。

在南半球,澳洲○八年取消了海外投資者投資居民住宅房的限制。取消外國投資者的限制以後,被稱為中國「富二代」的中國留學生,藉「以房養學」活躍於當地樓市,十幾二十歲的學生購入幾十萬至百幾萬澳元住宅者,比比皆是。從中可見,海外地區只要開了樓市的門路,內地熱錢就會奪門而入,加劇了當地供求的緊張程度。

內地熱錢「走出去」,已到無遠弗屆程度,湧入的多寡,只在於市場進入的便利程度。所到之處,都在市場留下大把金錢的印象,這種情況顯見並不健康,然而,這只不過反映過去至今的情況,觀乎前景,情勢有愈演愈烈之虞。原因有二:一是內地調控風聲愈來愈緊,二是人民幣升值預期浮現,都成為熱錢進一步四竄的推手。

而面臨通脹,中國人置業為大的理念成為抗禦通脹的慣常手段。內地調控風聲趨緊,樓市將呈現升值受制,購買及持有成本增加,二手流通呆滯,加上租務不活躍,海外樓市的優勢更為凸顯。以香港為例,交易便利、流通容易、租務活躍,具備極佳優勢。加上人民幣進入升值通道,將使港樓更「廉宜」,愈加吸引內地熱錢南下,中港熱錢這個連環扣,勢成兩地治理資產泡沫的難題。

本港樓市照目前趨勢發展下去,釀成風險是遲早的事。風險之源除了內地熱錢以外,香港的內部原因也發揮催化作用。長期以來,土地供應因失誤造成斷層,埋下今天樓市癲狂的禍根,港內港外的熱錢興波作浪,而本港並無制衡機制。更甚者,一旦「置業難」成為社會問題,就同內地當前的樓市互為難兄難弟,一起被綁上泡沫快車,有成為一場新危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