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港交所(00388)資料,以成交金額計,牛熊證及認股證市場從去年中以後,受歡迎程度出現明顯逆轉。牛熊證平均成交金額高峰期出現於去年六月,當時每天平均成交額約77.2億港元,其後反覆跌至今年二月的50.2億港元,創一年低位。
同時,窩輪每天平均成交額由去年十二月低位61.3億港元,急升至二月的104.8億港元。為甚麼會出現這樣的逆轉呢?將來發展會如何?是否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要回答上述出現逆轉的問題一點也不難,當中最重要的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牛熊證的強制收回特性,第二則是窩輪的引伸波幅。
去年三月至六月,港股出現顯著升幅,恒指由三月低位11,344點升至六月的19,161點。期間大量資金流入熊證(主要為恒指),而當中大部分都被強制收回。可以說,當時投資者的損失相當慘重,也令到他們最終意識到牛熊證會被收回的這一特性。由那陣子開始,他們對持有牛熊證的戒心愈來愈重,到了後來,雖然仍有人願意買賣牛熊證,但真正持貨過夜的人愈來愈少。
在普遍投資者心中,牛熊證相對窩輪的一個吸引之處是前者的有效槓桿較高,也不需要理會引伸波幅的調整。但這一優勢隨着窩輪引伸波幅的回落(應該是大幅回落才對)而有了絕對性的改變。舉例而言,現時恒指Call輪的引伸波幅已跌至近三年的低位,如果我們選取10%價外、半年期的話,很容易找到有效槓桿超過10倍的窩輪。而同樣槓桿的牛證其收回風險可能偏高。
不但有效槓桿出現了改變,以往擔心引伸波幅下跌而影響窩輪價格的情況亦有所不同了,隨着引伸波幅跌至現水平,預期引伸波幅進一步大跌的人可能愈來愈少,相反認為現水平引伸波幅吸引進而值得一博的人可能愈來愈多,也使得窩輪的競爭力提升了。
牛熊證的貼價及敏感特性在過去九個月其實沒有大改變,只是它相對於窩輪的吸引力降低了而已。投資者如希望捕捉即市價格的變動,在下覺得牛熊證仍是不錯的選擇。但由於現時牛熊證街貨已不大,一些過往發展出來的策略在將來可能亦無法用上(例如上周分享的牛熊證投資小技巧)。至於希望捕捉非即市價格變化的投資者(無論長、中或短期,只要是過夜的),為了避開被強制收回,則應更多地考慮窩輪。
本資料由Merrill Lynch & International Co., C.V.刊發。Copyright 2010 Merrill Lynch & Co., Inc. 本資料僅供參考。
香港認股證銷售部主管——
美林亞太區股票結構性產品部副總裁 黃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