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氾濫埋新危機

經過金融危機洗禮的信貸市場近月正逐漸復甦,但分析指投資者未能就此鬆懈,原因是自二○一二年開始的三年內,將有逾7,000億美元(約5.46萬億港元)高風險垃圾債券到期需要再融資,與此同時,企業及政府亦爭相發債融資,可能令信貸市場引發新一輪危機。

《紐約時報》引述分析指,未來數年到期的垃圾債券金額將大幅攀升,由今年的210億美元一舉攀升至一二年的1,550億美元,其後再進一步升至一三年的2,120億美元,以及一四年的3,380億美元。屆時,垃圾債券發行企業將須與其他發債人競爭,爭取信貸為到期的債券再融資。

評級較佳 美債「搶客」

垃圾債券發行企業的頭號競爭對手,自然是評級較佳的發債人,當中包括美國政府。美國財政部估計,當地一二年度財政赤字將達到9,740億美元,雖較今年的1.8萬億美元紓緩,但仍處於歷來較高水平。華府遂計劃於一二年發債1.8萬億美元,集資所得除用作填補財政缺口外,還須為8,590億美元到期舊債再融資,其後兩年將每年再發債集資1.4萬億美元。

不僅如此,具投資評級的企業將須於一二年開始的三年內,為1.2萬億美元債券再融資,當中首年佔5,260億美元。此外,未來三年到期的商業按揭抵押證券亦將跳升近倍,並於一二年達到597億美元。

企業恐掀違約破產潮

大量融資需求可能令信貸市場超負荷,導致部分企業難以取得新貸款,繼而觸發新一輪違約及破產潮。

事實上,○七年信貸危機爆發前,私募基金及許多非金融公司均能輕易取得信貸,藉以進行槓桿收購和其他交易,故一二至一四年的潛在垃圾債券危機,可說是當年信貸過度的結果。

正如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定息研究部門主管瓦扎表示,發債量在金融危機前達到破紀錄高位,而這些債券一般會於五至七年內到期。他續稱,許多企業雖能為去年及今年到期的債券再融資,但到一二年之後情況便不容樂觀。

一如三年前爆發的次按危機,衍生工具可能成為垃圾債券危機爆發的關鍵,因為貸款抵押證券(CLO)將類似次按的企業貸款重新包裝出售,令大量高風險貸款在市場流通,埋下危機種子。

不過,市場亦非一面倒悲觀,長期擔任高回報投資策略員的Martin Fridson表示,投資者為追求較高回報,於去年及今年初大量吸納投機級別債券,只要需求保持強勁,企業便能在債券到期前成功再融資,但他亦承認,企業的再融資能力須視乎經濟狀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