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人民幣升值成政治爭拗

人民幣升值是個複雜的經濟問題,但也不可避免地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尤其在中美兩國間。「兩會」召開前,西方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陡增,中央相關部委則抖擻精神迎戰。

按照內地官方媒體的報道、評論,這一輪西方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背景一方面在於國際金融危機稍緩,美國為走出危機對中國的合作需求不如去年那樣強烈;另一方面,即在於美國試圖拉升國內生產、對外出口,從而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加劇。內地官方傳媒亦從政、商、學三界,點出了西方尤其美國,對人民幣升值施壓的無理。

政商學界施壓

政治方面代表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十一月,奧巴馬訪華時曾提及人民幣匯率問題,但其時態度溫和。今年以來,奧巴馬的姿態明顯提高,在接受採訪更指「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的目標是讓中國認識到人民幣升值符合他們的利益。」四月十五日,美國參議院將公布「匯率操縱國」名單,相信在此之前,人民幣升值一定會是華盛頓的熱門議題之一。

索羅斯金融大鱷被內地官媒選作商界壓力代表。索羅斯的「好心建議」──人民幣一次升值到位將通脹轉嫁出去,顯然被內地主流當「驢肝肺」。索羅斯上月來港時稱,中國對人民幣一次性升值將有效避免熱錢湧入內地,此後中國政府可漸進式調整浮動匯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被當作學界的負面代表。克魯格曼近期稱,中國這個掠奪成性的重商主義者存心不讓人民幣升值,導致了140萬美國人失業;人民幣升值將會使美國重獲製造業崗位、貿易失衡消失。

內地針鋒相對

在內地,人民幣升值至關重要,即使僅局限於經濟領域,其動力、影響事實上都是言人人殊。惟在對待外部升值壓力方面,確實存在一種主流觀念,即(一)西方壓力(特別是美國壓力),即使是以對中國友好的態度出現,其真實意圖皆為實現施壓者自身的利益;(二)外部壓力愈大,中國愈不應屈服。因此,主流意見在剖析人民幣應否升值時,事實上有了預設結論,即不應一次性升值,亦應避免單向升值預期,維穩是當前的優選。

為了強化上述結論,主流觀念認為:

一、人民幣較大幅升值不僅對中國有害,對美國、對世界經濟亦無益;

二、中國政府不能在匯率問題上出爾反爾。主要指○六年溫家寶就公開表示過,「行政性的、一次性的使人民幣或升或降的情況不會再存在了,也不會再發生出其不意的事情了。」

綜上,期望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勢力,為實現其政策目的、經濟利益,自我節制,不刺激中國政府或許是更正確的選擇。

當然,對於人民幣升值這樣牽動全局的決策,中央政府也不會過於政治意氣用事。日前,商務部、工信部在對勞動密集型行業進行壓力測試,以分析在人民幣升值情形下,紡織服裝、製鞋、玩具等行業的承受能力。對此,中信銀行分析員稱「各種迹象表明,升值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但官方評論則指,壓力測試並不表明必然有升值。商務部部長助理王超周二特別表示,政府對進出口企業的人民幣升值壓力測試調查是「常態性的」。當然,對外表態相關部委還都留有一定餘地。例如,國家外匯局又稱,今年人民幣升值預期有所增強。

國際金融法博士 嚴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