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七十三歲的麥博士依然精神飽滿,為了發掘新的投資機會,一年365日中有250日都「周圍飛」,很難找到他吧?他接受本報專訪時笑着回答:「是啊!我都在飛機、酒店、機場間徘徊!」
其實,他的行蹤不難掌握。因為每到一個地方,麥博士就會透過名為「新興市場投資歷險記」(Investment Adventures in Emerging Markets)的網誌和讀者分享當地的見聞,或者投資心得,麥博士到訪的地方,都是尚未冒起的投資市場,包括北非、近日頻傳有公司來港上市的蒙古等地。
這些地區對於投資者來說很陌生,不過,跑贏大市的「新興市場」在三十年前也只是不毛之地,被統稱為「第三世界」或者「未充分發展國家」。直至上世紀80年代末,世界銀行才正名為新興市場,麥博士是首批進駐當地的投資者。
揀股首重企業管治
多個新興市場裏,麥博士最看好中國,旗下基金取得了2億美元的投資額度,但是他並不打算再度增加:「我們已是最高額度了!」談到在中國揀股的秘訣,麥博士首選管理層:「管理層非常重要,他們影響了公司的管治、營運系統,反映股東可以受到怎樣的對待。」之後,他會估算公司未來五年的盈利前景。
持衍生工具如藏炸彈
麥博士尤其重視資產負債表是否健康,他認為引發金融海嘯的高槓桿及衍生工具還是計時炸彈,因此,他會審視企業是否負債纏身,及是否持有衍生工具:「銀行還在積極售賣衍生工具,該市場價值達600萬億美元,是全球GDP10倍,它引發太多人輸錢,結果可以是重大的災難。」
現時,麥博士又瞄準了新的投資焦點──新領域,例如哈薩克、羅馬尼亞、尼日利亞、越南等,稱它們為「新興的新興市場」。他綜合當地的特點時表示,現時基金經理「走漏眼」,當地的經濟較為本土化,與新興市場的關聯性較少,他已設立投資當地的基金。
這些新冒起的地區的政治、經濟難免不穩,例如委內瑞拉早前將貨幣貶值一半,不過麥博士認為這不足為懼:「每個市場都有風險,可以是利率,也可以是其他。」他認為,新領域市場與新興市場面對相同的政治、經濟問題,但由於投資者對其存在戒心,令當地估值相對更吸引。
「每天尋找投資目標」
在香港匆匆留了數日,麥博士又要飛了,早前,他曾在網誌上透露要到印度尋寶,下一站要到哪裏「尋寶」?「菲律賓!」至於在香港有沒有新的投資目標?他只是神秘地一笑:「我們每天都在找。」
新興市場之父麥博士
36年8月17日 出生於美國紐約一個移民家庭,父母分別是德國人及波多黎各人
64年 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其後1964年於美國麻省理工修畢博士課程
80年 加入鄧普頓前,於國際券商Vickers da Costa擔任董事,80年進駐本港
83年 過檔台北Intl Investment Trust出任總裁一職
87-2010年 加入鄧普頓,任職遠東區駐港董事總經理,至今已成為基金掌舵人
受業界褒獎的銜頭
06年 獲亞洲貨幣Asiamoney選為全球百位最有影響力的人
01年 獲Intl Money Marketing選為新興市場的年度股票基金經理
99年 當選二十世紀十大最佳的基金經理
94年 獲CNBC選為年度最佳基金經理
93年 獲Morningstar選為年度最佳的封閉性基金經理
92年 獲《星期日電訊報》選為年度信託投資經理
投資界綽號
Dean
新興市場之牧師或教父
Pied Piper
新興市場的花式吹笛手
Globetrotter
環球旅行家
Yul Brynner
華爾街的尤伯連納
麥博士不時更新網誌:mobius.blog.franklintempleton.com
文:穆彤 攝:黎達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