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名家講場:中央應干預地方規劃

「十二五」規劃在二○一一年開始,中國全國各地已密鑼緊鼓地進行新的發展規劃。雖然近幾年國家主席提出科學發展觀,強調效益、社會公平、生態文明等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可是在地方的層次上,地方政府的考慮還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速度、原來結構的規模擴大。

或許在規劃當中加上許多綠化、生態區域的部分,卻不過是將之與規模擴大的建設,乃至與工業園區用同樣的思維考慮。所謂生態部分與城市和地方經濟缺乏有機的結合,甚至淪為旅遊、休閒的產業,本質上與生態文明有着矛盾。

地方的典型「十二五」規劃模式,一般都是擴大市區範圍,原市中心拆遷重建,換以香港式的高樓大廈,但規模、空間更宏偉壯觀。原市中心以外再建新區,大肆建設,或是作為新市中心,以至組建金融區、商貿區或大學城等,還有各種各樣的工業中心、科技城等。

產能過剩 愈趨嚴重

在市中心之內,市中心與新中心之間則大建高標準的公路,標準之高,超越發達國家的中心,例如市區內可有6車道、8車道、12車道的主幹線道路,比海外高速公路的寬闊度更大更廣。而城市的總體擴展服務業、創造業等的規模,都是你追我趕,愈大愈高,愈新愈好。

相對過往的情況,近十年似乎是地方大肆擴建的時代,地方上的「十一五」、「十二五」規劃都愈來愈宏偉。「十一五」規劃期間,中國經濟進入10%水平的高增長期,中央與地方都是依靠投資來支撐推動經濟增長。故此,地方的「十一五」規劃在投資和GDP增長方面多能完成,甚至超額完成。

問題是在○八/○九年金融海嘯之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形勢逆轉,中國更着重依靠內需推動。一方面刺激內地投資的更進一步擴展;另方面,經過「十一五」的投資膨脹,中國傳統產業的生產能力過剩,甚至住房供應也開始有供過於求的迹象,而高鐵等高速軌道系統的建成運作,開始打破地方市場的隔絕程度。全國統一市場形成深化,因而市場競爭加劇,地方的供求問題整合起來加劇供過於求的失衡。「十一五」規劃的地方政府仍以擴大規模,增加基建投資、產業為主發展。「十二五」規劃期間過剩的問題只會愈加嚴重,在中央政府的考慮中,可能會加強干預。

無序競爭 損害經濟

因此,在地方加劇競爭、中央政府主持的干預和抑制擴張的政策等因素作用下,競爭能力弱的地方或不易成功執行「十二五」規劃。即使投資計劃完成,卻同時可能喪失效益,不少項目規劃會變成虧損,以至中斷。因投入龐大,對地方現有格局的擾亂,結果會變成影響深遠的破壞,地方不但要重新調整發展和規劃,還要承擔失誤或中斷項目的損失和後遺成本。

地方「十二五」規劃的投資熱潮,在全國統一市場裏很容易會帶來分化,競爭力強的城市,地方經濟會急速擴大、增長。競爭力弱的城市,地方經濟會進一步走下坡,惡性循環的問題惡化。假若中央政府未能有效及時地干預這種無序地方規劃競爭,市場經濟的馬太效應,大者愈大,小者愈小,必然出現,影響整體經濟發展。

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