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保八超標通脹隨至 防經濟再探底

國家統計局交出中國超標「保八」的成績單,官員用「收穫」兩個字概括去年總體經濟表現,即是在金融危機嚴峻年份裏,中國用龐大的投入贏取了信心,信心換來了收穫。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被認為可能超過日本,進佔世界第二,顯示中國奪得危中機,不但出口量力壓德國居冠,GDP也超日趕美。這種風光,即使好大喜功的官員也不見得敢於歡呼,因為「保八」背後,所帶來的問題恐怕不比收穫少。

根據數據,去年十二月是經濟的重要轉捩月份,當月出口轉負為正增長有着關鍵作用,十二月GDP錄得百分之十點七的增長率,經濟迅速駛上了快車道。同時消費物價同步跟進,十一月由負數轉正後,十二月即由百分之○點六上升到百分之一點九,呈現急步疾走之勢。數據迫使人們思考兩個問題:一是經濟增長「保八」是否有量有質;二是經濟增長效益如何。

表面看,中國經濟三頭馬車——投資、出口、消費都提供了拉動作用,但由上述轉捩時點可見,出口拉動仍較為重要,這與海外邁向復甦不無關係。經濟增長帶有很強的恢復性,增長動力結構的調整既不明顯,也不可持續。消費仍明顯受制於收入增長有限,收入差距擴大,以及高樓價的侵蝕,低社會福利保障都限制消費的興旺。如果結構調整無成效,經濟駛上快車道不過是簡單回復危機前高增長形態,質素尚無收穫可言。

內地GDP可觀增長,甚至超日趕美,這個量增的數字遊戲,仍然不能掩蓋人均GDP世界排名逾百位之後,遠遠落後大多數國家的現實,並且在此基礎上的貧富差距及地區差異,有惡化無改善,從九七至○七年,工資佔GDP的實際比例由五成三降至四成三,以及民眾稅負排名世界第二,顯示在長期的高增長中,國民收入及生活質素改善有限,完全未能同步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其效益無法在國民滿意度上體現。

在經濟結構矛盾得不到解決,可持續發展難以實現,眼前的高增長可能是另一次循環的起點而已。人行在銀根上的頻繁動作,讓市場揣測高增長背後的通脹升溫。宏觀預測專家預計年底通脹率超過百分之三,甚至達到百分之四或五,跟○四年、○七年差不多。然而,去年十二月單個月份通脹率已飆高一點三個百分點,高通脹作為高增長的「副產品」如影隨形,將促使政策收油慢車。

一方面是經濟加快升溫,另一方面是通脹來得急驟,都迫使央行加息去撲滅。無論官員嘴上說寬鬆還是適度寬鬆,實際上收緊銀根、逐步退市已勢在必行。中央在鼓吹信心變黃金的利好時,不能忘記貨幣救市的後遺症。近期跌市已顯示對政策收緊的預期形成,資產市場被這種預期推動的調整要一段時間才能穩定下來。

內地經濟去年一個翻身,造出V形恢復形態,但對此只能是喜中藏憂。當預期通脹攀升一旦成勢之下,而經濟高速增長難以保持,或者消費和產能恢復錯配,滑向滯脹的機會就存在。國際上對當前惴惴不安的復甦,抱持二次探底的保留,在中國並非是免疫的,促成二次探底的形成,極大可能是以滯脹為起點的滑向經濟減速。是否逆轉,端視政策能否化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