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國基會當頭棒喝 港經濟弊端盡現

經濟復甦較預期為快,資產價格大漲和金融市場好轉,粉飾了海嘯衝擊的損失,可以使香港政府就危機帶來的壓力逐漸隱退。正值此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基會)不客氣地揭了港府的家醜。解讀滿紙官式辭令的報告,讚彈有加之餘,不難體現兩大指摘:其一,政策制訂的過分保守;其二,政策在執行上欠缺靈活的調校。這其實是本港管治的「死穴」,朝野早已不滿。

國基會指出,經濟復甦依然脆弱,支持港府預算維持積極財政舉措,包括投資於重大基礎設施和社會項目。這恰恰是政府施政備受詬病的一環,施政報告被抨無遠景、無定位及無承擔,凸顯空洞無物、不切實際的保守,也就談不上積極財政舉措、有分量的公共投資了。政府聲言認知不能單純依靠金融業,但推崇所謂六大產業,不過是異想天開,難救眼前水火的空談,同以往的甚麼中心、乜乜港並無分別。客氣的說是保守,不客氣的說是虛耗時機,貽誤經濟。

國基會提醒,為防止資產泡沫損害經濟,香港宜考慮收緊貸款要求,最有效的方法是收緊按揭保險的承保要求。這裏指出的資產泡沫風險,正是官員所不認帳的,官方認為沒有泡沫威脅,才導致欠缺對資產瘋漲作政策調校。現在國基會甚至具體「指導」政策應如何做,是對港府不作為的強烈針砭,直截了當的指明要為防範資產泡沫採取應變策略。應做而不做,應變而遲變,凸顯港府政策跟不上形勢需要。

早在十月末國基會就指出,亞洲政策制訂者面臨兩大挑戰,一方面需審慎做出平衡政策支持經濟,直至復甦顯得有力及可持續;另一方面亦需要不會持續太久,以免造成通脹及財政隱憂。這指的是政策要收放得宜,本港政策制訂完全未表現出應有的合理收放,譬如,先是硬不承認資產泡沫,到輿論洶湧時,才臨急抱佛腳地推出土地供應措施,應變的被動暴露無遺。

施政多年的蹉跎,不斷侵蝕香港的競爭力,在國家的競爭力排行榜上,香港雖然仍保首席,但實力已今非昔比。當中,科學技術、基礎設施、環境、文化、企業管理六大項俱落後於內地城市。內地專家批評,港府對待發展科技產業提升競爭力,欠缺長遠政策目標,未能持之以恒。創新生產力毫無作為,傳統優勢老本流失,成為持續發展的致命傷。儘管總理溫家寶曾告誡,「轉換新增長點」,「不進則退」,香港又有多大觸動和改進呢?

更有甚者,香港連年施政效率遜於新加坡,不但反映傳統優勢危機加深,也突出顯示管治人才的劣質,致使決策者疏於獨立做決定,整體更不懂變通。由此使外界明瞭造成本港經濟長期難以改善的內因,也使市民對前景不抱樂觀。以這一點為據,香港在管治上應對危機有隱憂,在構建長遠發展策略上勢必也力有不逮。

港府受教被責面貌難改,今次仍待觀後效,即如在國家發展大局中,香港的融入以及對接一直效果不彰,市民的失望已跌至冰點。杜拜債務危機發生以後,對亞洲典型的增長模式發出最嚴厲的警告,加深了香港的憂慮。香港眼前享受着泡沫繁榮的光景,在政府應對無能的風險籠罩下,隨時可能演變成一場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