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後續的債務處理頗費周折,如果因而觸發外資流出中東,將使杜拜十多年打造金融中心的努力付諸流水,「中東華爾街」的美夢瀕碎。對於群城雄起爭建金融中心的亞洲來說,警示意義就是金融中心應當如何去建設,脫離堅實的實體經濟,靠負債投資、過度超前、營造泡沫的方式難以成功,杜拜事件揭示的就是發展模式的危機。
杜拜事件也不像有的專家所說,是一個獨特個案。因為杜拜的發展模式,不難在亞洲找到類似範例。而杜拜之前,越南已發出警示:在通脹壓力急速上升、信貸大幅增長的背景下,宣布越盾貶值,並同時加息一厘,成為首個加息的東亞區國家。越南的金融困局惹人警覺,未幾杜拜事件發生,是雷曼事件引發金融海嘯後,新一輪向新興市場的蔓延,儘管形式上同工業國的「染病」方式不同,但無疑是挽救金融危機過度泵水,加劇泡沫化的後續事態。
值得重視的是,由越南到杜拜所顯示的危機升級,將在亞洲引發何種程度的震盪。據現時數據,外資銀行似乎在杜拜損手的數額都不大。關鍵是亞洲多個經濟體現存風險的同質化,周邊市場不說,中港兩地的資產漲價狂潮,就有脫離實體經濟、過度超前、營造泡沫的現象。當中國政府宣布不急於退市,並維持寬鬆的信貸時,其實體經濟領域投資未得到拓寬,何異於坐待泡沫危機。香港對湧入的熱錢硬接不暇,還宣稱尚無泡沫之憂,怎能不惹人擔心?
據悉,杜拜吸引逾十萬華商淘金,當中浙商經營實業賺到的第一桶金擲下杜拜樓市,還招來內地親友龐大的炒樓資金。現在血汗錢蒸發的蒸發掉了,這些商人痛定思痛,決心回歸內地,問題是內地又有甚麼可投資呢?還不是像在杜拜炒樓一樣,回到內地炒股、炒樓?如果說杜拜事件改變資金流向,需要警惕的就是,熱錢湧入像中港這樣的有升值概念的市場,加劇股市及樓市的泡沫化。國家在策略上引導資金走出去,但顯然欠缺國際投資環境的研究和提示,國家資金連帶私人資本難免遭受重大損失。
很明顯,只要內地未改變其增長模式、經濟發展模式,一些主要房地產業暢旺的都會城市,未來出現杜拜那樣的債務危機是完全可能的。同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杜拜有太多同質的風險隱患,雖然有比較堅實的金融業基礎,但亦不堪金融震盪的摧殘,因為像杜拜事件那樣,重要的並不是損失的資金數額,而是對信心的打擊。杜拜「中東華爾街」夢碎,香港倘發生同樣債務危機,金融服務產業又怎能不招致內傷?長遠而言,欠缺實體經濟支撐,香港依靠股市、樓市的金融體系發展模式,更需要脫胎換骨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