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貢獻匹敵G3
國際上,第三季美國經濟恢復增長,其餘發達國家表現仍然參差。第四季可能大部分恢復增長,或至少不再下跌。但以中國這樣強勁的增長,傲視全球,對全球增長的貢獻可能稍遜於今年上半年,卻仍佔頗大比重。在全球經濟放慢的情況下,中國的作用相當於美國、歐盟、日本的G3總和,足以分庭抗禮,或許這是今次金融海嘯給全球最大的啟示。
全球經濟恢復增長之後,中國的作用與比重會相對下降,但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G3乃至所有國家都不能忽視。而金融海嘯背後的全球經濟結構失衡,今次只是靠發行貨幣來掩蓋,矛盾未改。金融危機的根本因素仍存在,也因此難免在今後幾年裏會再次爆發出來,中國在全球的穩定作用還是極其關鍵。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最新預測,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為8.5%,明年升至9%,可說是較為接近中國的趨勢,但仍包含比較保守的傾向,是在中國經濟恢復加快之後才被迫將預測向上調整。IMF總裁在十一月下旬表示,中國將帶領全球尋找新的經濟增長之道,同時他說美國提升儲蓄率和中國擴大消費,會是全球經濟穩定的根本條件。
問題是中國擴大消費不難,美國降低消費、提高儲蓄率卻不易,後者對於美國來說是抑壓經濟增長。一方面大國之勢逆轉,美國經濟的全球比重必然減少。另方面,美國若降外貿逆差和財赤,何來資金維持它的全球霸權。結果可能只是中國擴大消費,同時中國與日本、俄羅斯和石油出口國傾大部分力量,來資助美國的繼續消費和霸權開支。世界經濟的結構矛盾只有進一步惡化而無法改善,屆時還看中國和亞洲一方與美國的爭鬥如何?(其中包括日本是脫亞入美,抑或脫美入亞)。
須提高人民收入
中國目前私人消費佔經濟的比重在各國(包括發展中國家)中屬於偏低,不足40%,遠低於美國的70%,且是○○年以來40%以上逐步下降。這趨勢反映出國內外資本在中國的利潤和投資,金融海嘯有助中國加強結構轉型的投資,減少利潤;但消費不足反映民眾的收入不足,以致其中的分配兩極化、社會矛盾惡化的因素。故此,在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因素的驅使下,中國必須提高人民收入,擴大消費。
在經濟中,消費上升10個百分點,回到40%以上的水平,對中國影響不大,以目前中國的經濟競爭力來說,不會造成外貿逆差、國際收支失衡的逆轉,可是卻會推動經濟加快增長。對全球結構矛盾沒有大的轉變,對中國各個方面、外交內政、經濟社會政治,高增長會帶來更寬鬆的環境來進行結構、體制、戰略的轉變,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中國在全球作用和地位只會進一步加強、提升。
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