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民工荒」現象在中國出現,當時還以為是短急單上升,工廠一時間找不到足夠人手而見的短期事件,但至十一月這情況變本加厲,廠家均為「招工難」而叫苦不迭,民工在年初被裁回鄉後一去不返,那怎麼辦?中國的充裕廉價勞動力這優勢不保,「世界工廠」這金漆招牌也會給越南和印尼搶去。
「劉易斯拐點」這詞兒早在○七年已初見,意指在工業化過程中,農村勞動力到一段時間便逐步減少,工資則一直上漲,珠三角和長三角廠家一是「產業升級」,一是讓位給其他工資更低廉的東南亞國家,「亞洲四小龍」、中國到越南都是循着這一模式,香港人自然不會覺得陌生。
城市生活水平過高
中國還有超過一半人口在農村生活,為何這麼快來到這一步?相信與城市的生活水平過高不無關係,大城市中許多東西的物價甚至較香港更高,民工在七除八扣後所餘無多,倒不如在家鄉附近就業算了。像香港般「有人冇工做,有工冇人做」,中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為4.7%,但相信實際失業率遠高於此數,民工寧可回歸故里待業、失業也不來廣東或沿海,有些已儲夠錢在家鄉起樓心願足矣,有些被年初工廠倒閉潮拖欠薪金嚇怕了。
富士康(02038)這「king of factory」選擇落戶重慶和成都,更加速了工廠北移的趨勢。亦有說法是中國第二代民工「嬌生慣養」,並懂得爭取本身權益,對工資和福利的要求都遠高於刻苦耐勞的上一輩。此外,中國勞動年齡人口(15歲到59歲)將開始下降,中國的「人口紅利」將出現負數。
產業升級前路難行
工廠本身陷於「兩難」局面,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上漲速度早早提前於經濟復甦,生產物價指數(PPI)連月下跌,代工利潤壓縮得無可再低,變成上有客戶壓價、下有工人索求,加上要應付中國不斷提高的環保指標,廠家有單也無錢可賺。
「產業升級」的呼聲因民工荒再度響起,但這是談何容易!上海市長韓正率先提出向「服務業」轉型,惟其他城市哪有這樣的條件?即使工廠可做到產業升級,亦欠缺足夠的技術工人,中國不缺初級(勞動密集行業)及高級(大學生)人力,廈門一公安局以月薪800元招請大學生學歷「洗菜工」惹來議論紛紛,惟中級技工卻非短期培訓得來。
聶世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