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旁的酒吧,正為手頭上幾個棘手的問題發愁,耳機裏是一個沒完沒了的電話會議。正準備提起我的「黑莓」查電郵,我對面卻來了兩個洋人,用正宗美國南部英語說道:「哇!小姐,你很忙嗎?用得着三部電話嗎?」我朝桌上一瞄,我的香港手機、大陸手機和「黑莓」機,果真井井有條的躺在我的小圓桌上。我有點哭笑不得的說:「對不起,你們坐吧,這裏沒人。」想不到這兩人卻搭起訕來:
「您一定是香港人吧?我倆都是第一次到香港。你給我們提提建議,有甚麼地方值得去?」
「那麼你們想看風景名勝,還是大快朵頤、瘋狂購物呢?」為了保持香港人友好和善的形象,我坐直了身子,微笑地問道。
「我們只有一天時間。有甚麼地方可以一次過看到香港的所有:自然風景、宗教文化、社會面貌等?」我想了想,差點給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答案─石鼓洲。
石鼓洲存中西文化建築
石鼓洲是位於長洲西邊的一個小島,從六十年代開始就成了一個「私家島」,島上的人過着羅賓遜式的生活,雖然不至於自己耕作,卻自己建房、蓄水、飼養家禽雀鳥,還有自己的發電機,維修、保養等工作也一手包辦。戴安娜王妃當年就特別鍾情這個遠離人間煙火的小島,訪港時曾親自到訪兩次,到現在島上還立着紀念她到訪的牌坊。
從長洲坐小船過去,不到一刻鐘就可到達。迎接我們的是一尊巨大的天后像,亦為島上人士親自雕製而成,島上還可以找到林則徐、十八羅漢、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等雕像。島上完全體現中西合璧的文化意念,有觀音廟、聖母教堂、佛堂、小聖堂等。拾級而上,竟有羅馬柱及拱門回廊,霎時間英國巴斯的古代浴池盡現眼前,且浮雕柱飾毫不馬虎,據說是當年島主外遊歸來,讓大家照着明信片仿造而成。
重生之島體現香港精神
這片看似世外桃源的樂土,其實就是石鼓洲康復院─全香港最大的自願戒毒治療中心,為不同年齡的男性自願戒毒者提供治療和康復的服務。沒錯,島上的所有確實為島上戒毒者在極大的心理精神掙扎中一一完成。成功戒毒者有的會自願留下成為義工或職員,協助更多人重建新生。一九六○年代,一位好心的英國老翁租借並承辦了這小島,把空無一人的荒蕪山頭打造成了收容無數脆弱心靈的避風港。
我心中頓然感到了一股暖流。一個位處香港邊陲的孤島,透過適當的組織安排及人力調配,憑藉創意、專注及認真的經營,竟濃縮了中西文明不同的建築,也造就了戒毒者康復再生的機會。回想起來,這不僅只是石鼓洲的故事,更是香港的故事:在缺乏天然資源的情況下,我們以優良制度及堅忍毅力,從零開始,凝聚了東方明珠的璀璨,建立起亞洲國際都會的繁榮。當中有躊躇,有僥倖,更有機靈及決心。石鼓洲的例子,正是體現香港人精神文化的最佳例證。
妍宇,生於香港,畢業後一直在香港的華爾街工作,現任職跨國投行,卻始終是不折不扣的狂想一族;游走在城市之中,沉睡在字裏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