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學活用 律師經驗有助分析
「社會傳統上有一個毛病,就是父母大多希望子女可向專科發展,畢業後最好做會計師、醫生等工作。自己做大律師時,需要處理不少非純粹法律的個案,有機會學習不同的金融知識。不過,處理交易所的事務較過往工作複雜,像風險管理,現在更需要深入了解,以平衡市場需求和機構監管。」夏佳理說。
他表示,法律工作提供很好的訓練場地,讓他提高判斷及分析能力,有助於金融界發展。「打官司除了法官外,還有原告、被告等,過程需要公開,說錯話、做錯事會立即反映出來,雙方對簿公堂,正因為各執一詞,一定有人說黑有人說白,但有95%事實是在灰色地帶,贏輸要看分析問題是否夠充分。」
加強戰力 發展高科催谷成交
自3年多前擔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任內面對不少挑戰,如金融海嘯、內地的創業板和籌辦中的國際板等,對港交所影響委實不少。他指海外其他交易所發展迅速,像紐交所近4年買賣股票成交額萎縮,跌幅多達一半以上;倫敦交易所亦有受影響,部分生意已轉向其他交易所平台。
「如果上海成立國際板,歐美最大企業或會到上海上市,市場首要是成交活躍,若一家交易所成交額大,自然對國際投資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強調港交所需維持競爭力,未來要發展高科技系統,並加強電腦買賣平台,絕不能低估未來的挑戰。
身兼國際證券交易所聯會(WFE)副主席及港交所行政總裁的周文耀,將於明年一月榮休,港交所行政總裁一職會由李小加接任,而夏佳理則將接任WFE副主席。他說:「WFE會員為全世界五十多個最成熟交易所的代表,有香港人可以擔任該職位,部分是周先生的個人功勞,而未來將交由我負責WFE的工作。」
力保優勢 港滬競爭兼容合作
中央有意將上海打造為亞洲以至國際的金融中心,夏佳理認為,內地市場正逐漸開放,上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將來有力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競爭。
他續稱,雖然香港仍有穩健法制、人才和流通的媒介通訊等優勢,但不要低估上海的發展潛力,兩地除了互相競爭外,雙方亦有不少合作空間。「一個地區不只有一個金融中心,正如北美洲的紐約、芝加哥,歐洲的倫敦、法蘭克福、巴黎及蘇黎世等,相信中國有13億人,可以支持兩地同時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
「現時市場較以前大得多,若有志於金融市場發展的同學,應對全球金融市場有更多認識,同時亦要了解其他競爭對手,必要時可向長輩或朋友請教。」他又說,若同學們懂說流利雙語(普通話和英語),將來在事業上的發展會有很大優勢。
眾所周知,夏佳理曾經擔任馬會主席,又是三屆馬王「翠河」的馬主之一。他打趣說,養馬是他的興趣,除要處理1隻動物4隻腳,還要處理「3隻動物、6隻腳」,即是練馬師、騎師和馬伕,令到馬匹和專家們更合拍。「記得歐洲有隻馬王叫『Sea The Stars』,已連贏6場國際一級賽,有人願意用6,000萬鎊(約7億港元)購買,但馬主都不肯賣,能擁有馬王級良駒是難能可貴,希望該駒可繼續成功。」
宏觀投資 不單靠技術
Q:可提供一些投資意見給同學們參考嗎?
A:六十年代中,自己在澳洲炒鋼股,由於鋼全埋在地底,要靠看報告作投資決定,最終因誤信假報告而損失5萬元,以當時物價計算,50萬元金額已足夠退休。後來到七三年,恒指由300點升至900點,當時眼見升幅過急,自己在恒指900點分段「出貨」,於1,200點就沽出所有股票,恒指最後升至1,700點水平,一年後卻急挫至只有150點,雖然自己錯過了近500點升幅,但卻成功避過股災。從過往經驗學懂投資要看中長線,首要了解公司背景、管理層質素等,選擇未來5至10年有發展空間的公司,不要單靠技術分析作投資。
Q:是甚麼推動你不斷地發展自己的事業?
A:香港給我很多發展的機會,若可回饋香港,會有很大的滿足感,尤其是八八年進入立法局,一做就做了12年,除可監察政府外,由於有律師背景,還可協助制訂草案和立法。現時社會仍有幾個議題未解決,如醫療融資、最低工資等,眼見有不少公公婆婆一日做13小時,每月只有約3,000元工資,雖然自己不相信最低工資制度,但都要尋找妥協的辦法。
考起講解員
訪問結束後,學生們被安排往交易所展覽館參觀,透過連接交易大堂的窗口親睹市場運作情況,隨行有講解員作細心解說。參觀結束後,同學們踴躍向講解員發問,其中有同學問:「若交易所停電,後備電力可維持多久?」講解員頓了一頓笑說:「由於我們未曾發生這個狀況,故我們都不太清楚,不過相信後備電力應可維持一段長時間,並不會影響日常的交易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