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論盡港滬:張永堅:港滬航運雙贏

中國遠洋(01919)董事會秘書張永堅在上海讀書工作,後被外派來港工作生活多年,對兩地各方面情況均十分熟悉,尤其對航運狀況更有獨特見解,認為中央雖銳意將上海打造成國際航運中心,但在現行社會及法律體系不變的情況下,香港作為世界性港口的優勢仍然存在,甚至可以在這方面做更大的文章,轉型至智能型航運中心,不會被上海比下去之餘,更可實現雙贏。

張永堅認為,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包容及多元化的城市;又看着上海的成長,連兒子也娶了上海姑娘在當地做律師落地生根,對兩地「都很有感情,都很喜歡。」他六十年代下鄉北大荒後往上海讀書,其後進入航運業,不時要留在內地航運中心工作。

見證普通話在港普及

張永堅曾經來港兩次,頭一次是八五年,其後赴英國海事顧問公司研修考察,第二次是九六至○二年間,見證了香港回歸及亞洲金融風暴等。他說,八五年來港工作時,合和中心仍是香港最高的大廈,中銀大廈正在進行地基工程,港澳碼頭也沒建成。來港初期覺得很難融入香港的生活,因為很多人都聽不懂普通話及英文。但九七年後,香港會講普通話的人開始多起來,連賣菜的小販也會聽,顯示香港人一直是與時並進,他希望港人未來也可繼續保持這項優點。

浦東開發邁國際化

他表示,今天的香港與上海仍然在持續發生着變化,以前中國實行計劃經濟,香港仍未回歸,其窗口的功能性很強;以往的上海在黃浦江兩邊全是碼頭工人及造船廠,但隨着浦東開發區的發展帶動了上海經濟發展,新上海的外來人員結構發生很大變化,來自香港、台灣、內地以及國際各國人員精英亦驅使上海變得更開放,當然目前香港較上海更國際化,上海在這方面仍有差距。

至於香港經濟轉型情況,以他觀察,在八五年他剛來香港時海上有很多浮動碼頭,現在都消失了,香港開始以樓價帶動成本上升及發展,從事勞動的工作日益減少。

不過,現時的香港奉行自由市場經濟,又是成熟的金融中心,有大量中介行業,國際貿易服務健全,其優勢包括自由港政策、寬鬆稅務制度及承襲英國的法律體系,使其更易與外界溝通融合等,相比起上海,目前香港各方面包括航運業仍較優越。

港獨特優勢可突圍

張永堅表示,中央要將上海發展成國際航運中心的政策,若在現行社會及法律體系不變的情況下,香港作為世界性港口的優勢仍然存在,甚至可以在這方面做更大的文章。

事實上,張永堅早於○一年時便建議港府將香港轉變成智能型航運中心作發展,以面對周邊競爭日益激烈的港口。他舉例:「像倫敦一樣,她沒有多少碼頭及船,但卻有海運保險市場,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等。」

就國際航運業而言,香港在多方面都有獨特優勢。在資金方面,可以融資以調度資金。在投資方面,各種類型船舶公司和船舶管理或者經營公司的註冊與經營、稅務安排及船舶登記等,皆吸引不少投資者。至於船舶租賃、貨物運輸、船舶買賣、海上保險和船舶保險等業務,亦能夠締造可觀的商機。經紀業務及資訊方面的支援,亦能有條件發揮獨特優勢。

倣效倫敦靠「食腦」

此外,張永堅認為香港可以倣效倫敦並從拓展以上具優勢領域,在原有的航運中心基礎上,轉變成主要由腦力勞動、知識化服務、現代化辦公及資訊手段支撐的智能型的高層次航運中心,不應固守以往發展模式一成不變。這樣兩個航運中心未來可形成互補,各自發揮獨有的優勢實現雙贏。

張永堅小檔案

年齡:58歲

學歷:先後畢業於上海海運學院和大連海事大學,為法學碩士及高級經濟師。

工作經驗:1976年加入中遠集團,歷任中遠大連航運處處長、公司副總經理和中遠香港總裁助理兼企劃部總經理、中遠總公司企劃部總經理。於2005年3月加入中國遠洋任董事會秘書,擁有30多年航運業務和法律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