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玩弄反傾銷,說到底是手段不是目的。美國舞動反傾銷,劍刃所指目的有二:一是逼人民幣升值;二是打開新能源市場。較早前,諾獎經濟得主克魯格曼為此理論造勢,他指中國利用貶值貨幣,「將本來就不足的需求從其他國家虹吸般奪走,這種做法對幾乎所有地方造成傷害。」他並認為,「最大的受害者可能就是其他國家的工人。」這是用偏頗的標準進行赤裸裸的挑動。
克魯格曼言論不過充當了華府的喉舌,更早些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在G20峰會拋出「平衡經濟」理念,其內涵就是針對中國的貿易增長,意欲將中國逼上當年日圓升值的同樣道路。問題是奧巴馬這套「平衡經濟」論,深得西方響應。稍後,法國、歐盟及歐央行官員訪華,都提出討論匯率政策,在「平衡經濟」的號召下,人民幣成為主要國家的箭靶,局面可謂嚴峻。
面對西方進逼之勢,中方未見反擊良策。輪胎特保案定音後,中國對美國部分汽車產品及肉雞展開反傾銷調查,只是被動性反應,難發揮反擊效用。分散外儲不力而至步步被動,已使中方在貿易角力處下風,中方被奧巴馬新政的蜜月期所迷惑,更是對美國連環出招準備不足的根源。輪胎特保案提交之際,中方就對奧巴馬倣效前任否決提案抱有幻想;其後奧巴馬拋出「平衡經濟」論,亦未有被貿易利劍直指喉嚨的危機感。
現時局勢明顯化,貿易對抗將愈來愈明顯,中國一套「互利雙贏」的說詞,在歐美政客那裏根本沒有市場,他們所認同的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鐵律。連克魯格曼都可以學者之身,拋開專業公正,向中方大潑髒水,鼓動向人民幣施壓,中國還能寄望西方政客的溫情嗎?在克魯格曼之後,有學者搬出以購買力平價理論計算的匯價,認為人民幣需要大幅升值,暗含重演當年脅逼日圓升值的狼子野心,中國還可以不拋掉幻想,拿出反制的決心來嗎?
美國商務部一邊祭出貿易反傾銷手段,一邊在內地相逼,要中方讓美國「充分參與到中國清潔能源市場中來」。一邊以保護美國工人飯碗為名,另一邊要砸掉中國工人的飯碗,而且以新產業來扼殺中方相同產業的發展機遇。美國的進入戰略,間接暴露了中國發展模式轉型的遲誤,在貿易角力中,中方爭取的是貿易恢復性的增長機會,美方爭取的是新產業的先機及拓展,差異很大強弱分明,美國是恃強凌弱。
西方口口聲聲的中國經濟率先恢復,可引領世界走出危機,是以所謂大國責任論,力壓中國循「平衡經濟」思路,自廢經濟本錢。對口蜜腹劍的辭令,中國不應迷失自處策略。危機尚未過去,復甦且不穩固,出口仍然微弱,通縮還未消退,落入美國的升值意圖,只會使中國經濟陷入險境。中國要認清時勢,進入迎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