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資訊無處不在,梁兆基認為,學生要投資,首要條件是擁有相關的知識。若父母不想子女將投資變成賭博,應待他們思想變得成熟、對投資有些實質概念,或升讀大學後才買賣股票會較好。他表示:「青少年在沒有一定投資知識的情況下,貿貿然去買股票,這和買六合彩、用金錢去買個號碼沒太大分別。」其實,家長可鼓勵子女多閱讀報章和財經雜誌,從而累積知識。
很多父母都會為子女提供首次投資本金,但梁兆基認為,投資本金的最佳選擇是讓子女自行儲蓄本錢(Seed Money),當投資本金需利用其個人儲蓄,甚至是節衣縮食而得來,他們自然會更緊張。
不應讓子女借錢炒股
避免年輕人先使未來錢,梁兆基強調,父母不應讓子女借錢投資,因他們未必懂得珍惜借貸得來的金錢。同時,時下不少父母都會為子女購買教育基金,但家長需留意該筆基金的真正用途,而非讓子女有筆錢去投資,培養他們擁有良好的理財習慣才最重要。
分段給零用錢助儲蓄
儲蓄未必能致富,但可讓人獲得第一筆本錢,有了本錢才可透過投資,做到滾雪球效應。因此,梁兆基覺得,個人的儲蓄能力十分重要,只要學會儲蓄,就可通過儲蓄而賺取首筆投資的資金,然後再通過投資,得到更大的回報。
現今家長大多過分溺愛子女,任何事都照顧周到,想要甚麼東西均是唾手可得,令青少年很難養成儲蓄習慣。梁兆基說:「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要用錢的地方未必很多,但家長可根據子女日常生活所需來參考,如飯錢、車錢等,以便計劃給予適量的零用錢。」
除日常開支外,也會有些非必要開支,如購買新的運動鞋。梁兆基認為,此時家長應把該筆金額除開六份,再分六個月給予子女,讓他們有規律地學習儲錢,才能購買心儀物品的習慣。他又強調,家長使用這個方法時,除每月給予子女固定零用錢外,最重要是斷絕他們其他金錢來源的資助;其次是避免在儲蓄以外,為子女購買禮物。他說:「若子女經常得到零用錢以外的金錢,或者不需儲蓄就得到想要的東西,這將更難真正培養儲蓄習慣。」
助列支出清單減消費
「當子女明白到不儲蓄就不能買到想要的東西後,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不隨便消費的習慣。」同時,他提議家長可與子女共同制訂支出清單,列出所需的支出,然後再研究哪些支出是可減省的,從而令儲蓄增加。
最後,梁兆基提醒家長,給予子女零用錢的同時,亦應給予一定的自由度,盡量避免以自己的角度,去衡量他們的消費模式,並謹記給零用錢是希望訓練子女的儲蓄能力,而不是計較其消費是否值得。他坦言:「當子女有天發現,購買的東西並不值得時,便會明白父母要他們養成良好儲蓄習慣的苦衷。」
專家學生談投資
高中生:投資要有耐性
剛預科畢業的余柏榮,自初中開始參與投資,透過父母的股票戶口買入股票。他認為,剛開始時,對所投資的股份並不太了解,自言「多數聽人講,或睇推介嚟做決定。」他指出,幸而當時他會跟父母一同討論,令他不致於盲目投資。另外,隨着年紀漸大,他亦發現投資時,對所選擇的公司或投資工具需要有更多的了解。
他的本金主要來自個人儲蓄,以及投資得來的盈利。他提到,手頭上仍持有數隻股票,如滙控(00005)、國壽(02628)、中移(00941)及盈富基金(02800)。自投資以來,他亦曾遇過所持有股票價格大跌的經驗,惟他認為,只要有耐性,加上所選公司有實力,股票的價格總會止跌回升。
專家:家長須親自參與
對於青少年開始投資的年紀,浩邦財務策劃董事梁彥穎認為,其實沒有一定限制。但他強調,家長需留意子女投資時的心態及心理質素,時下一些年輕人會以為,投資等如賭博,部分大學生在申請信用卡後,更會借錢投資。他認為,家長應教導子女何謂正確的投資觀念、如何設定止賺及止蝕位等。
同時,他又提到,父母本身懂得投資固然好,但若父母本身對投資沒有認識亦不要緊。若家長懂得投資,可讓子女解釋個人的投資取向,從而了解子女是否清楚自己的投資選擇。他續指,如父母本身未有參與投資,仍可向子女多加提問,只要子女能有條理地解釋,就反映他們並不是盲目地賭博。
初中生點睇零用錢
零用錢「自由行」
就讀中一的許菀晴指,在升讀中學前,父母未有定期給予她零用錢。但開始中學生活後,父母決定每日會給予她50元,讓她自行分配如何運用。
每月$100夠晒
陳家滿表示,在他小學五年級時,父母開始給他每月70元零用錢,就讀中一後,零用錢亦加碼至每月100元。他認為,由於決定在學校訂購午餐,零用錢算足夠。此外,父母亦會在節日時額外給予金錢,讓他添置新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