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美國「後園」的墨西哥灣收購石油資產,總會觸動美國的情緒神經。正是因為不甘被中國油企在眼皮底下鑽油,○五年中海油收購優尼科鎩羽折戟而回,最近一次則是同埃克森爭奪加納近海油氣田,儘管出手不低,仍傳出爭持不下的消息,凸顯中國油企收購之難。即使今次收購盛傳有希望成功,但在美國已激起情緒反應,成敗難免存變數。
石油爭奪已超越經濟及貿易,成為地緣政治、石油外交的重頭戲。因為沒有一個世界主要經濟體,包括美國、中國、日本或歐盟,控有自給自足的油氣資源。由石油爭奪演化成戰爭,史上多有例子。中國印度崛起加入石油爭奪,將把形勢推向白熱化境地。對於中國,無論補自給不足,還是保「世界工廠」地位,都處於石油飢渴境地,需要四出收購。
石油爭奪給中國極深刻的教訓。中國是石油大買家,但對油價卻全無影響力,是因為在石油產出和石油交易方面已被邊緣化。金融海嘯發生前,中國出口帶動的高增長,成為石油上漲的藉口,油價被一直炒到一百四十七美元的高位。高昂的油價無形掠奪着中國高增長的收益,使中國有切膚之痛。金融海嘯給中國帶來機遇:一是全球性資金短絀,二是中國外儲豐厚,成為改變被邊緣化的良機。為此,中國應當有機不可失、時不我與的緊迫感,全球出擊。
當然,進展不會順利,全球出擊的中國備受狙擊。中國除了出價慷慨之外,還有必要依調從事、出手快疾,此外有的只是劣勢而無優勢。海嘯驚嚇導致外出收購叫停,可能鑄成錯失良機。全球在大泵水救市之下很快回過氣來,收購的良機隨之飄去。近期油企所受的收購梗阻,未來仍會愈演愈烈。
回過頭看,中國大手筆救市,被工業國鼓掌稱好,實在對中國來說並不值得稱慶。澳洲得以搶先加息,不諱言得益於中國帶動,所謂中國帶動,就是上游資源需求率先復甦,接下來的形勢就是,資源產品繼續在美元貶值推動下漲價,不難想像承受這個後果的,就是經濟啟動引擎的中國,結果將是重演海嘯前,支付高昂成本的發展舊路。
全球雖然曾受海潚蹂躪,但經濟轉一圈似回到原點。中國爭奪資源雖略有進展,但就資源定價權、收購話事權來說並無進展,後果將是經濟再度被無形地掠奪。中國借助投資及出口改善,今年不僅「保八」,甚至可以「望九」。但是高增長因為資源導致高成本,而收回的多是廉價美元,自身的得益同海嘯前的微薄沒甚麼不同,未跳出高增長為他人作嫁衣的窠臼,結構轉型無從談起,豈能不令人唏噓!如果不幸再被一場股樓泡沫爆破所傷,則難免慘淡收場。內地高唱保八之際,不能沒有如臨深淵的感覺。